景点简介
南大基金会于2018年杪主办伊朗文化之旅,带领48名团员踏上这个神秘的国度,度过了难忘的12天旅程。
第1天(星期三)28.11.18:吉隆坡-多哈(QR0849: 2010/2330)
乘坐 Qatar 航机从吉隆坡飞往多哈。
第2天(星期四)29.11.18:多哈-设拉子(伊朗)(QR0476: 0155/0345)
设拉子
(a)两名诗人墓碑
伊朗有句俗语:每家人户须具备两样东西,就是《可兰经》与哈菲兹作品集。哈菲兹是伊朗民族英雄、伟大诗人,备受尊敬。其墓碑坐落在迷人的花园,内有两座喷水池,石碑上刻有长长的诗句。另外,萨迪是另一名杰出诗人,他的墓碑则相对显得比较幽静,安放在一个巴列维时期修建的开放式石柱廊内。他写下多篇有关玫瑰与花园的诗作。
(b)卡里姆汗城堡
一座建于赞德王朝卡里姆汗指令下的城堡,雄踞市中心,固若金汤,足以和伊斯法罕比美的宫廷的一部分。高高的围墙穿插了14米高的挺拔圆塔,东南方的塔明显向地下蓄水池倾斜,这座蓄水池过去是城堡的浴室。城堡内是一个开放式的大院,遍植柑橘树。
第3天(星期五)30.11.18:设拉子
(a) Nasir Ol-Mulk 回教堂
建于19世纪末,是南部最幽雅、最吸引人的回教堂之一。它有罕见的深蓝色瓷砖,十分精美,最瞩目的是冬季祈祷大厅里的彩色玻璃、雕花圆柱和彩瓷。早上,这里还可以看到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大厅的光彩。对面的祈祷大厅内有一博物馆,通向一口牛井。牛井曾是用牛运水上山的蓄水处,经历多场地震仍安然无恙。
(b) Vakil 广场(Vakil 回教堂与浴场)
广场内的重要建筑包括回教堂与浴场,回教堂正门镶嵌瓷砖,耀眼亮丽。它还有一个以瓷砖和 muqarnas(钟乳石状石雕) 作为装饰的隐藏式入口,两个巨大的 iwan,一个镶着漂亮瓷砖的壁龛、华丽内院、比例均称的拱状祈祷大厅。大厅长75米,宽36米,由48根雕花圆柱支撑。祈祷大厅内有一个大理石讲经坛。至于浴场,是一座赞德时期的建筑,精美的拱状中央大厅偶尔举行地毯展览。暖房是饰柱子支撑结构,还有一个小水池。
(c) Zinat ol Molk
这座庭院内有 Khan-e Zinat ol-Molk 家族内部成员住所,有一条地下通道,不对外开放。沿着花园的一条小街,可到达 Zinat ol-Molk 博物馆。
第4天(星期六)1.12.18:设拉子-波斯波利斯(62公里/1小时2分钟)-设拉子(62公里/1小时2分钟)
波斯波利斯
(a)阿契美尼德王宫
见证古阿契美尼德帝国从兴盛到衰落的王宫,前端庞大的阶梯、精美的浮雕、庄严的大门显示出帝国的威武。如今,坍塌的圆柱表征后来帝国的衰败景象。此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b) Naghsh-e Rostam
这个岩石墓穴是从一块高耸的峭壁上劈凿出来,据说四个墓穴中分别安葬着大流士二世、阿塔塞克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后世的阿塔塞克西斯国王的墓室都按照这些样式来建造。通往墓室洞口上方的浮雕与波斯波利斯的相似,都是国王坐在宝座上接受附属国代表朝贡的场所。
(c) Naghsh-e Rajab
这里有三幅精美的萨桑浅浮雕,但被层叠的岩石山挡住了,在路上看不到。浮雕刻画阿尔达希尔一世与沙普尔大帝当政的各种场景。
设拉子
(d) Shah-e-Cheragh Shrine
公元835年,伊玛目礼萨的十七名兄弟当中,Sayyed Mir Ahmad 被哈利发国王追捕,并在此地被杀,遗体就安葬在这个华丽的圣陵中。最早的陵墓是12世纪在墓地上兴建,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建筑都建于恺加王朝与共和国时期。这里可感受到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神圣庄严、虔诚的氛围。
(e) Ali Ibn Hamzeh
此陵墓主人 Emir Ali 是 Shah Cheragh 的侄儿,他在前往帮助伊玛目礼萨的途中死在这里。陵墓毁于19世纪的一场地震中,后来在原址上重建。陵墓有设拉子特有的球状穹顶、耀眼的威尼斯镜饰、彩色玻璃窗与工艺复杂的古代木门。
第5天(星期日)2.12.18:设拉子-帕萨尔加德(136公里/1小时41分钟)-伊斯法罕(473公里/5小时20分钟)
帕萨尔加德
(a)居鲁士之墓
外观极度简陋,矗立在穆尔加布平原上。石结构的建筑共六层,上层是一个普通的长方形墓室,它与众不同的风格结合了居鲁士征服的所有主要文明的元素。阿契美尼德时期,墓室有士兵守卫,后来遭到亚历山大军队的劫掠。
伊斯法罕
(b)三十三孔桥
298米长的三十三孔桥是阿巴斯一世最喜爱的一个将军 Allahverdi Khan 于1599年至1602年间修建的。它既是桥又是水坝,如今仍然用来蓄水。不久之前,桥的两端还有茶室,都从下面的大拱洞进入,但现在只有北端的茶室仍在营业。
(c)郝久古桥
可以说是伊斯法罕最好的桥梁,约于1650年由阿巴斯二世兴建。古桥也用作水坝,而且一直是个会议场所与交通要道。桥长110米,有两层阶梯形的拱廊,下层有水闸能控制水流。残留的石椅是供阿巴斯二世观景的座位,中央亭子则专为国王游乐而建。
第6天(星期一)3.12.18:伊斯法罕
(a)伊玛目广场
又称伊斯法罕皇家广场,建于1602年,是阿巴斯新都最重要的建筑。广场上汇集萨法维帝国最美的珍珠珍品,包括无与伦比的沙阿回教堂、优雅的谢克洛弗拉回教堂、奢华的阿里.卡普宫等。广场长512米,宽163米,是世界第二大广场,仅次于天安门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b)谢克洛弗拉回教堂
此回教堂风格低调和谐,建于1602年至1619年间的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用于献给统治者的岳父谢克洛弗拉,一位备受尊敬的黎巴嫩回教学者。谢克洛弗拉曾受邀到伊斯法罕监管国王的回教堂与神学院。穹顶运营大量乳白色的瓷砖,随着日落变成粉红色。入口外部嵌板上有迷人的阿拉伯图案与复杂花饰,内部的马赛克装饰复杂得超乎想象。这座回教堂没有光塔与庭院,大概是原本不打算开放予公众,而是专为后宫女眷修建的敬神场所。
(c)伊玛目回教堂
此回教堂大量运用蓝色镶嵌工艺图案,再加上比例匀称的萨法维时期的建筑,形成一个完美的视觉奇观,彰显出阿巴斯一世的建筑天赋。仅仅是富丽的入口就花了四年时间完成,1629年待穹顶盖上后,回教堂方告竣工。
(d)阿里·卡普宫
此宫有六层、高38米,是阿巴斯一世的住所,建于16世纪末。它也是通往皇宫的庄严门户(阿里门)。它以阿巴斯的英雄伊玛目命名,宫内有18根高架柱廊,可望见广场全景。这里的52个房间、走廊、楼梯均曾用大量珍贵绘画与镶嵌图案加以装饰,可惜大多毁于恺加时期与革命时期,只有少数获得保存下来,收藏在柱廊旁的正殿。
第7天(星期二)4.12.18:伊斯法罕
(a)旺克大教堂
在统治者的鼓励下,此教堂兴建于1648年至1655年间,是伊朗亚美尼亚教会历史的重要焦点。教堂外部并不起眼,但内部装饰华丽,融合多种风格,包括回教的瓷砖和设计、基督教的意象,这是伊朗多数教堂的特征。色彩鲜艳的壁画用了15年的时间制作,最近刚刚经过修复。
(b)亚美尼亚区
此区的建立可追溯至阿巴斯一世时期,他将一个基督教社区从北部迁到这里。他看重亚美尼亚人的经商与艺术才能,并允许他们的宗教自由。这里一度拥有4万余名亚美尼亚基督教徒生活于此。
(c)四十柱宫
皇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宫殿,位于伊玛目广场与 Chahar Bagh Abbasi 巷之间。这座萨法维时期的建筑用作享乐与接待用途,设计灵感来自于亚美尼亚的柱廊。今天的宫殿是在1706年大火后所重建,殿前的长形水池边屹立四十根柱子,故而得名。
(d)八重天宫
它曾是伊斯法罕装修最豪华的世俗建筑,但经过这么多年,这座17世纪的宫殿内部已大面积受损。尽管如此,它仍散发迷人的宁静,开放式平台上高高耸立的木头圆柱看起来像是周围花园里树木的镜像。
(e)音乐博物馆
伊朗第一间与唯一的私立博物馆,由两位热爱伊朗传统音乐的音乐家(Mehrdad Jeihooni 与 Shahriar Shokrani) 于2015年所创设。此馆曾获伊朗国际议会最高级别的指标与技术作业标准。这里展出超过三百种不同时期的伊朗乐器。
(f)火神庙
建于萨桑时期,遗留的残垣断壁在郊区的一个低矮的山坡上,面对扎因达鲁德河与市区。爬上山坡需要二十分钟,在晴朗的天气下,还是值得登高望远。
第8天(星期三)5.12.18:伊斯法罕- Abyaneh (107公里/1小时25分钟) – 卡尚 (87公里/1小时10分钟)
Abyaneh
卡尚
(a)费恩花园
这个位于费恩的青葱花园原为阿巴斯一世而设计,是波斯花园的典范,近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虽然周边水源稀缺,但这里却水源充足,一道天然泉水穿过池塘与喷泉。园内的杉树已有五百年历史。
(b) Sultan Amir Ahmad 浴室
建于500年前,乃伊朗浴室的典范。最近修复时已除去17层石膏(在第二个房间内才能看到),这样才能看见原来的 sarough(一种用牛奶、蛋清、黄豆粉和石灰制成的石膏)。色彩斑斓的瓷砖随处可见,爬上屋顶还能望见全市、光塔与风塔。
第9天(星期四)6.12.18:卡尚- Maranjab (73公里/2小时11分钟) - Nushabad (63公里/1小时52分钟) – 德黑兰 (238公里/3小时)
Nushabad
(a)地下城市
位于卡尚以北8公里处,它在13世纪蒙古人入侵时曾是一个避难所,而且二十世纪20年代之前一直作为紧急避难所之用。
第10天(星期五)7.12.18:德黑兰
(a)当代艺术博物馆
雄伟的混凝土结构的现代派建筑,始建于1970年代。1977年开放时,其九个主要展馆呈现独特的古根海姆式螺旋形布局,内里陈列着许多杰出的西方与伊朗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馆内珍藏计有毕加索、梵谷、米罗、摩尔等名家名画。在艾哈迈迪-内贾德时代,这些名画一直锁在地下室,被当作西方自由主义的象征而遭到唾弃。
(b)巴列维皇宫博物馆
坐落在山坡上,占地104公顷,是巴列维时期的皇家避暑别墅。这里的十四栋建筑如今成了展示皇室餐具、皇室汽车与微型画的博物馆。要看遍所有展品需时三小时。
(c)自由纪念碑
它是个 "Y" 字形的纪念碑,为了纪念第一个波斯王朝2500周年而建于1971年。纪念碑高50米,散发着60年代的风格,融入回教传统色彩。其中,最瞩目的是 iwan 式拱门。表面以八千多块石雕作为装饰,而内部则看到复杂的建筑工程。1979年爆发的革命期间,这里发生了多次抗议。
(d)默德塔
此塔断断续续建造了十三年后,终于2008年开放了,在德黑兰西郊低矮的建筑中显得格外醒目。塔高435米,包括120米的天线。2012年,它是世界上第六高的独立塔。基本上,它和多伦多的国家塔有惊人的相似处,八角形的水泥升降机井呈锥形,直通12层高的太空舱。舱内有观景台、旋转餐厅等。
第11天(星期六)8.12.18:德黑兰-多哈(QR 0499:2240/0015 + 1天)
德黑兰
(a)戈勒斯坦皇宫
这里曾是德黑兰的中心,也见证了恺加统治者的奢侈无度。皇宫坐落于霍梅尼广场与市场之间,由几座恢宏的建筑组成,中间是一个经过精心修剪的花园。
(b)国家博物院
此院由法国建筑师设计,1928年竣工,是德黑兰现代建筑之一,亦融入萨桑时期的元素。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古代伊朗馆,另一个是伊斯兰世纪馆,先后于1937年与1972年开放。馆内陈列各类陶瓷品、石像、雕刻等。但可惜的是缺乏有用的解释说明,无法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稀世珍品计有出土文物飞狮柱顶石、巨大的人首柱顶、盐人遗体等。
(c)国家珠宝博物馆
归中央银行管理与所有,多数藏品来自萨法时期。当时的沙阿们横扫欧洲、印度与奥斯曼帝国领土,以战利品装点他们的都城伊斯法罕。1772年以后,珠宝随着侵略者辗转流落外地,直至1930年代转移到国家银行,作为货币储备。此馆藏有世上最大未切割的粉色钻石、孔雀宝座、基亚尼王冠、宝石地球仪等。
(d)玻璃与陶瓷博物馆
伊朗无与伦比的美丽建筑,1953年,它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大使馆下面的地堡精心策划推翻磨萨台政府的政变。如今,它内部有一个展馆,展品包括不太光彩的政治密件,但不对外开放。
第12天(星期日)9.12.18:多哈-吉隆坡(QR 0848:0245/1530)
于下午3时30分飞抵吉隆坡。
(南大基金会会讯,第41期 第13页)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本期目录 Content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11月05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5, 2019
2019年11月0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5,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