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斌
先贤陈六使出身贫寒,籍居集美社清宅尾角浔江东海畔,深识潮汐规律。出洋谋生在陈嘉庚公司工作,诚信可靠,荣获宗兄陈嘉庚提携。独自经营事业有成后,乐善好施,知恩图报,以潮水涨退比喻使用金钱,意义深重,令人钦敬!
陈六使指出:“金钱得失,如潮涨潮退,潮涨则及时挹之,及时注之,土润而物以泽;不挹不注无所润泽,则其涨也何有于我?转眼已为退时!……有金钱知潮有涨退者,可不及时善用之以泽物乎!”这是他的实践,也是他的呼唤!
陈六使兄弟及其家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鸿图大展,陈六使成为东南亚著名实业家,正像潮水大涨时刻。同时,宗兄陈嘉庚的实业从衰落走向收盘,经济陷入窘境,教育经费虽不图外援,“不得已乃向相知者请补助”,正像期待挹注的土壤与作物。陈六使既是陈嘉庚血缘近亲的同辈宗弟兄,又是集美学校校友,为报效恩典,毅然挺身担当,对其教育实业,予以“挹注润泽之”。现略述数事以为纪念!
补助遭殖民主义者扼杀的教育费
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持续多年,重创了陈嘉庚公司。殖民主义者代表趁机下井落石,1931年将它改组为有限公司,大权在握后,先限制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费用,继而改变经营方向,专为英商服务;最后决定停止树胶工厂生产,一步一步搞垮有限公司,扼杀陈嘉庚发展实业以维持为国育才的教育经费。这一切虽遭受陈嘉庚的坚决反对,但都无效。因此,陈六使先后采取:1、以乃兄陈文确名义,逐月补助国币500元;2、由其益和树胶公司承租陈嘉庚蔴坡树胶厂,利息扣后,获利陈六使分文不取,全数充为厦集校费;3、捐出5万元参与陈嘉庚购买柔佛树胶园设立厦门大学基金,生息发展教育事业。
捐助修理遭日本帝国主义者破坏的集美学村
从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厦门后,加上陈嘉庚领导南侨反日运动,所以日军日以继夜组织海陆空的立体火力,摧毁陈嘉庚缔造的集美学村,这个为祖国作育人才呕心沥血建设的重要教育基地,多数校舍、设备、民宅等损失十分严重。因此,1939年8月陈嘉庚在新加坡发表《为复兴集美学校募捐启事》,向南洋各地集美校友及闽南同乡募捐国币200万元,其中80万元为修理校舍费用,余作集美学校基金。陈六使首先响应,委托上海华侨银行代购公债券100万元,利息每年6万元作为集美学校基金。
响应移财祖国成为补助集美校费
1942年初,陈六使听从陈嘉庚劝告汇款国币700万元,以为战后投资建设闽南,帮助祖国发展实业。汇款以义捐名义,从中国银行汇出交国民政府行政院,转抗战内迁安溪集美学校闽南救济会陈村牧、陈水萍二位先生收,陈六使还交代“集美学校如需用,可以支取”。战时因中行在收汇递转过程中手续未办妥的失误,致使集美学校延缓八九个月才全收到款,为恐货币贬值,先后以陈六使的222万元和190万元,分别在永安参加集友实业公司和集友银行,盈利各提成补助集美学校经费。另有288万元于1947年参与陈嘉庚为筹划集美学校长期经费所倡办的香港集友银行股份。陈六使捐资两个集友银行,每年应得股息股红均资助集美学校。
战后资助胶厂复业为修葺集美校舍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马来亚,陈嘉庚吡呖州数树胶工厂停止生产,机器设备遭受敌人拆毁破坏,损失严重。
战后,陈嘉庚已无力修复马亚亚各树胶厂,由陈六使资助及向银行支借修理、购置机器设备,才逐渐运行,顺利经营。各厂收入得以汇回集美学校修葺被日军破坏的部分(轻度)校舍,复员上课。
建国后支持建设新集美学村
战后,陈嘉庚曾表示:“对集校只有维持现状为至高,不致关门就是,以待幸运之来,那时自有相当发展(1946年6月27日信)”。“以六使君之慷慨及现入利之大,且为集美人,该款可请捐入集校,料无难事(1948年3月4日)”,“集校之工作,除海口筑堤外,修建一切校舍,所需巨款,作两条打算:一向六使、光前二位求捐(1950年6月18日信)”等。因此,陈嘉庚回归故里定居后,向陈六使求捐巨款,建设新集美学村(李光前负责扩建厦大)。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树胶价格倍升。陈六使的益和树胶公司获利甚丰,款项汇兑均经香港集友银行。有关部门对陈六使的捐款未能提供具体数目,笔者曾对在校主陈嘉庚身边担任秘书十年的张其华先生征询,据其回忆说(大意):“听校主讲,陈六使是将整本的支票交给他,叫他自己开,要多少开多少的”。为此,我们集议确定以“巨款”书之。
……
挹注者不宣扬的高风长存
陈六使兄弟在陈嘉庚实业与教育经济艰难时,主动济危扶困的诸多感人事迹,并非是出自其本人的传颂,而是均由笔者在学习校主陈嘉庚的书信中获得的。如陈嘉庚《南侨回忆录》的“厦大献与政府”、“助款兴集校”、“教部阻设华侨师范”、“星洲危急劝移财祖国”、“新加坡将放弃”、“离开新加坡”、“胶厂概停作”和《陈嘉庚言论集》的“明是非辨真伪”等章节,以及陈嘉庚1946年间致董事长陈村牧的数信函等。
陈六使兄弟的捐助,令陈嘉庚深为感动。1942年初,陈嘉庚劝陈六使汇回国币700万元,陈六使曾说“集美学校如需用,可以支取”。当时正值内迁安溪与大田的集美学校经费十分困难,陈嘉庚立即写信给陈村牧:“校费逐月可支三万元,则集校可免停闭,实闽南青年之幸福,而功德则出于陈君六使也。”1946年8月19日,陈嘉庚致信陈村牧,云:“六使君之慷慨宏量,为余万分钦佩。余为劝他汇款到祖国,致了(损失)新加坡币80余万元,又被义成欠50余万元,两条合计百余万元,损失其家资几达半数之多。他不但无一怨言,尚且再极力帮助,余实铭感无任。”
陈六使兄弟捐款不宣扬,堪称是陈嘉庚不图个人名位高风一脉相承的伟人,不愧为人们学习的乡贤楷模、华族翘楚。
(作者是中国福建省厦门集美人,民间学者,曾编著《循履嘉庚业绩:陈文确陈六使家族传略》。)
(南大基金会会讯,第39-40期 第51页)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本期目录 Content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11月16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6, 2019
2019年11月1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