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包钢教授 < | 日 期: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
时 间:上午10时 地 点:林连玉纪念馆(三楼)活动空间 主讲人 :何包钢教授 主持人 :饶兆斌博士(马大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讲 题:当前中国与世界政经权力变化 主 办:林连玉基金 协 办:南方大学学院、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留华同学会、雪隆福建会馆、雪隆海南会馆、精武体育会、校友联总等。 |
何包钢教授指出,国际货币基金(IMF) 多年前预测,中国于2016年会超越美国,占全球经济份额的18%。然而,这项预测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美国去年的比重是22%,中国只有15%。去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兆2千亿美元(约46兆6,210亿令吉),美国则有18兆5,700亿美元(约77兆2,992亿令吉)。
他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后推行税改,可能将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相对而言,中国将资金投入“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与制造业不同,资金回收率很低,因此可估计中美的经济差距不会缩短,反而会被拉开。
许多专家推测中国将于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主要经济体,这是过于乐观的看法。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缓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想要通过“一带一路”继续在全球扩展与寻找新市场,以解决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将放缓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走向世界需要一个品牌,而“中国建造”就是中国最大的优势,可以挑战如日本与韩国的电子产品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桥造路有着速度快与造价便宜的优点,“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认定拥有这个优势,并以此作为主导方向。
何教授表示,中国由“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建造”,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的重大铁路、公路与港口等,将由中国建造,以创立“中国建造”的品牌。根据《牛津财经》报道,全球基础建设费用从2012年的4兆美元增至2015年的9兆亿美元,而由中国驱动的亚太地区就占据了60%的全球基础建设开销,欧洲则跌至10%。
他认为,“一带一路”有一个和平逻辑在内,也即是基础建设要在沿线国家获得成功,就必须以地区和平为前提。“一带一路”与美国相比的最大优点是,这是一个和平的主张。中国在沿线国家修桥铺路,必须维持地方和平,否则一打仗将导致基础建设破坏,所有努力都付诸流水。
中国的崛起最早受益于日本与韩国,这些国家当年经济发展达到鼎盛时,需将技术转移到其他国家,正好转给了中国,让中国以此作为发展基础。中国经济发展至今也面临同样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一带一路将技术转移出去,尤其是东南亚将因此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何包钢教授简介
何包钢教授是享誉国际的知名学者,现为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与政治学院讲座教授,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系主任。
何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研究西方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学和中国乡村政治。何教授的研究专长为中国民主化、中国政治、世界公民权等,主要著作有 The Democratisation of China《中国民主化》(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出版社,1996);The Democratic Implications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中国公民社会的民主意义》(London, Macmillan 出版社,1997);Nationalism,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民族主义、民族认同和中国民主化》(合著,Ashgale 出版社,2000) 等等。
(南大基金会会讯,第39-40期 第12页)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本期目录 Content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11月16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6, 2019
2019年11月1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