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劣诗和非诗
评游以飘《暮色》

── 唐力士 ──


早就有人撰文批评游以飘(本名游俊豪)所写的“什么诗”不是诗,並对他的诗集《流线》进行文艺手术刀的解剖:他的作品让人不知所云,语焉不详,即使勉强当成诗,也是糟糕低劣的。

这不是主观武断,经过文艺解剖刀,弊病就会毕露。这里,9月20日他刊於《联合早报·文艺城》的《暮色》,就是一个可以送进诗歌病房有待救冶的病体。

sxyouyipiao2.jpg

猶如小鞋的豆腐状

《暮色》共九节,每节二行,每行九字,显然游以飘有意把它写成豆腐块状。这种有意为之的做法,算不上高明,豆腐块状的诗歌形式,早在五四时期之后,已为人弃之不用,认为这种形式猶如小鞋,束缚了自由创作,时至今日还有人喜穿小鞋?

晦澀、不可理解

《暮色》显然是失败之作,我敢说,读者一读二读三读,还是不明白游以飘究竟要表达什么,即使聚精会神地读,也无法了解他要说什么,只觉得一派胡言呓语。

比如第二节:允许十二月/六点钟/我们这些人渐次过渡

笫四节:留存那些余温的我们/肉身/热身/在街头

九节之中,每节都让人看不懂,不知这些句子在说什么话,真叫人腦火,是在愚弄读者?为什么这类作品能获刊登?!

中文系主任的作品堪憂

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游以飘时任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写出这样的作品示人,真令人失望,难道南大中文系师资水平下跌?

过去,笔者七十年代在南大就读时,当时南大中文系教授皆是饱学之士,他们的学术论文,文艺创作,是学生们景仰的作品,这些老师包括韓素英、王叔岷丶胡楚生、李孝定丶皮述民丶赖炎元丶王润华等。

可是,时至今日,南大中文系连连发生令人不齿的现象,例如不久之前,原系主任曲景毅(来自中国)被揭发论文抄袭学生的作品,结果被大学当局开除。

话题扯远了,拉回来。游以飘的《暮色》,作为华文报读者,必须告诉游以飘,诗是写出来给人看的,要在报章上发表,需要考虑与读者沟通,读者若是不明白,那是你在艺术上缺乏造诣和素养。

诗贵含蓄,但不能让人如墜入五里霧中。有人或许会说,朦胧诗不易理解,但那是低下的借口。这里,引述英国著名批评家兼诗人威廉·燕卜逊(William Empson) 在他的成名作品《朦胧的七种类型)的话作结语,他说:“今天所有诗歌读者都会一致认为,某些现代诗人是讧湖骗子。”

我个人认为,时下的诗坛,龙蛇混杂,好诗人不少,更多的是第三流的诗人,或说不入流的诗人,他们把“不是诗”写成“像是诗”。对写这些劣诗非诗的人,须要加以当头棒喝!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3年09月26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26, 2023
2023年09月2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September 2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