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与时俱进的“南洋大学冥年史传”

── 朱永安 ──


  世间万物都只能有一个真正的历史,南洋大学也只能经历其仅有的历史磨练。但是在近年来,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冥年史述:“南洋大学在1980年被政府关闭了”;“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在1980年合并了,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大学在1980年被合并而消逝了”;“南洋大学在1981年改成了一间学院”。兹列下有关南洋大学过去的公开资料,让读者们可以直接体会到与时俱进的“南洋大学冥年史传”:

(一)

“如果不彻底脱离过去的南洋大学,是没有可能挽救南大的。南大的学位就像贬了值的货币。”
(《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67页:1980年4月1日,李光耀复函陈共存。)

(二)

“她是星马人民引以为豪的千秋大业。这种人民对教育的热忱,不仅不应扑灭,相反的,应该发扬光大。”
(《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87页:1980年5月15日,马华工商总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及其他华团代表。)

(三)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槟城南洋大学校友会、霹雳南大学校友会、马六甲南洋大学校友会、新山南洋大学校友会及砂劳越南洋大学校友会,今日发表联合声明。恳请新加坡政府,续办南洋大学,以应现时及未来的教育需求,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声明指出,南洋大学于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新加坡国立大学,当时新加坡政府所据的理由,是新加坡只需拥有一间大学,那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十二年后的今天,在南大原址云南园设立的南洋理工学院,已升格为南洋理工大学,新政府也曾表明,将再设立另一间开放大学,这说明新加坡已需要拥有多间大学。”
“「有鉴于此,我们恳请新加坡政府将南洋大学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撤出,续办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特刊》,June 26-28, 1992 Toronto,第124页:原载1992年9月6日《星洲日报》。)

(四)

“希望校友不要急──南洋理工大学改为南洋大学是有可能的”。
(《千禧年加拿大温哥华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合会纪念特刊》,第33页:2000年6月16日,詹道存。)

(五)

“Happy 20th NTU! In a short span of 20 years, and without sacrificing quality and excellence, NTU has made an impressive contribution to our nation"; "Born as 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NTI) in 1981, NTU has today established a transnational presence as one of Asia's finest universities”。
(《NTUNEWS,July-September 2001, No. 41》,第8页。)

(六)

“南大通过合并被关闭是事实。合并是手段,关闭是目的”。
(《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6页:2002年2月22日,李业霖。)

(七)

“南大仅有二十五年的历史,但是它在新马华族教育史上,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封前第ix页:2002年3月15日,颜清文。)

(八)

第八届沙巴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筹委会主席说,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改名“南洋理工学院”。
(《亚洲时报》:2002年6月8日。)

(九)

“有些校友支持南大复名,认为这是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际遇,也有些校友在网站上表示,母亲已经死了,不可能复活,即使南洋理工大学复名为南洋大学,也不是原来的南大。”
(《联合早报·副刊》:2004年1月14日,区如柏。)

(十)

槟榔屿南洋大学校友会,于日前的常年会员大会上针对过去一年多来,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有关南洋大学名称问题,通过提案如下:遵循本会宗旨,维护母校信誉,坚决反对任何现有大学以“南洋大学”命名。
(《南洋商报》:2004年2月19日。)

(十一)

“Once NTU has developed into a strong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strong faculty and students across all its different schools, we will be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assess, together with the NTU alumni, if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renamed.”
(《南洋理工大学第十三届毕业典礼演讲》:2004年7月12日,徐冠林。)

(十二)

‘南洋理工大学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复名”的问题。从词义上来理解,“复名”就是恢复原来的名字,理工大学要复名,就是回复到“理工学院”,怎能“回复”到“南洋大学”?这不仅难有共识,也没有法理根据。’
(《联合早报·言论》:2004年7月14日,吴俊刚。)

(十三)

‘其实,理大与旧南大也没什么关联,除了说理大是座落在前南大的校园。旧南大既已逝了,就已不可能再重生,复名之说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说穿了,也不过是“同名同姓”,却不同人的复制品!’
‘若现在理大更名为南大,会不会若干年后,旧理大生又会再要求南大复名理大?如此没完没了地循环,将又回到起点,何不让已逝的旧南大就此走进历史?这样,相信对新旧南大生都是较好的决定。’
(《联合早报·言论》:2004年7月15日,南大复名。)

(十四)

“Nanyang University was set up in Singapore by the private sector with the blood and sweat of the Chinese in South East Asia. Unfortunately, Nantah was manipulated into a political whirlpool and became a victim of politics. Nantah turned out 21 batches of 12,900 odd graduates from 1959 to 1979 before she merg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o form the curr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封前第iii页:2004年10月18日,林明治。)

(十五)

“8月16日,南洋大学举行第廿一届毕业典礼,最后一批毕业生领取南大文凭。南洋大学,成为历史名词,告别了历史。”
(《呵 这五十年──南洋大学创办五十周年纪念1955-2005》,第118页:2005年5月,王如明。)

(十六)

‘2002年第八届南大校友联欢会筹委会主席林金风说: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改名“新加坡国立大学”。’
(《呵 这五十年──南洋大学创办五十周年纪念1955-2005》,第167页:2005年5月,王如明。)

(十七)

“七十多位南大学长在一篇提为《南大历史只有一部》的联合声明中,词严义正为南大史期科学地定位:南洋大学从创办到被关闭,走过的历史从1955年到1980年终止。”
(《南大历史只有一部》,第1页:2005年4月14日,序,王枝木。)

(十八)

“南洋大学虽然只有短短25年的历史,然而它却是一间宣扬中华文化,具有崇高使命的最高学府。”
(《南大历史只有一部》,第174页:2005年6月8日,编后语,岳衡。)

(十九)

“南大过去五十年的发展相当曲折。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南大也改变了方向和教学体制,先是改成南洋理工学院,后来升格为南洋理工大学,迄今先后培养了近十万名学生。”
(《南洋理工大学建校五十年周年演讲》:云南园,2005年8月29日,李显龙。)

(二十)

“Nantah's source of students dried up, and standards fell. Eventually, Nantah had to be restructured. For a time there was a joint campu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fter which in 1981 Nantah became 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NTI), with the mission of providing quality practice-orient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南洋理工大学建校五十年周年演讲》:云南园2005年8月29日,李显龙。)

(二十一)

“昨天是南洋理工大学庆祝创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从南洋大学到南洋理工学院、再到南洋理工大学,南大走过了风雨坎坷的半世纪。”
(《联合早报·新闻》:2005年8月30日,潘星华。)

(二十二)

“南大作为一所大专学府,从创校到成立前期,既是教育史上重要的一章,也与新加坡建国的历史紧密相连,风雨飘摇;后期与新加坡大学组成新加坡国立大学,接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又升格为大学后,重新出发,大学本身茁壮成长;但是如何评价过去,复名与不复名,存在争议。2001年南大庆祝的是20周年,去年复名一事宣布搁置,南洋理工大学校龄的简单算术,又成了一道复杂与令人困惑的数学题。”
(《联合早报·言论》:2005年8月31日)

  有些人士以为“延年改史”可以用来吞噬过去的“不了情结”,简语是“如今你们以前的一切都已被承认为咱们的,那大家不必再分彼此了,把以往所有不堪回首的事件,一笔购销吧”。把这“延年改史”的处世新法,用在有土族和领土纠纷的国家:自延历史百年,演几场土风舞和传承土族之路,颁几张土族成功奖。即可同宗共祖、不计往事、一起往前看吗?我想是不会的,天下没有这么简单高效的治国方法。这“延年改史”新法用在南洋大学的历史会有效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05年9月19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5年9月19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19, 2005
2005年9月1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September 19,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