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何 ──
我们期盼的KL之旅终於到来。我们九位老友陪着主角/主人-谢炎辉老同志,在金文泰上了巴士,一路直奔上吉隆坡,通畅无阻,准时到达,开演了一场英雄见豪杰的大戏。
这趟KL之旅,我本来想回国后,心绪定下来,才开始执笔纪录写作,却没想到雪隆老友会负责人吴昌荣,捷足先登,在聚会当天的傍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杰作,配以13张精彩珍贵的照片,在各个老友群组广泛转发,我就借用他的才华写下这段历史回忆录:
今天(12月10日),我和几位雪隆友人陪同来自新加坡的朋友,探访现年92岁的傅树介医生。随行团队中还有一位特别来宾-同样92岁高龄的谢炎辉先生,他特地从香港赶来,只为探望这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傅医生和谢先生均为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的创党人之一,是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坛的风云人物。然而,在政局动荡的年代,他们却因坚持理念而遭受迫害,两人身陷囹圄,谢先生之后更被流放至中国,之后辗转定居香港。
聚会中,两位长者侃侃而谈,揭开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他们的回忆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也让我们深感历史的沉重与复杂。
傅医生也介绍一位巫族进步青年 Armand Azra 给大家认识。他是一位年轻的维护人权活动的积极分子,曾经到过巴勒斯坦与加沙地带考察,目前是一位大学博士硏究生。
午餐过后,大家依依不舍地道别。这次短暂的相聚,不仅让我见证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情谊,也让我对新加坡早期的政治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获益良多。
吴昌荣同志写得真好!
其实谢老同志这一趟是想见两位战友,一位是 Dr Poh,另一位是方山,他是21世纪出版社(马共出版社)重要负责人。他们两人是邻居,只相隔五、六间屋子。
这次聚会上,方山是重要发言者,因为我有在场,所以他的谈话重点就是要团结,不要分裂。他善意批评我说,不要在老友群组里重提旧事,不要再谈两派分裂的纷争,大家都是在同一条为国为民道路上的战友,应该相互谅解。他也指正我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马来亚的主干革命队伍(马共),从来没有分裂为中央派与马列派,马共还是原汁原味的政党,没有变味、没有变调,所谓的中央派、马列派,那是敌人搞出来的恶毒花招,我们不应该附和、认同。是的,这是我政治认识的不足与失误,方山同志给我与在座的每一位上了一堂重要的政治课,这应该是我这一趟KL之旅的意外收获。
这场聚会最耀眼的明星,是一位年轻的马来知识份子、人权份子,温文尔雅的外型很讨人喜欢。他肯定是位开放、开明人士,所以能讲几句简单的华语;所以能与我们共用(不含猪肉)中餐;所以能喝中国茶,更重要的是他主动要求参与我们这群老人、老左派的聚会。马来西亚的光明前途与希望,需要的是这种能与异族融洽相处的人材,所以即使我们听不大明白他的发言,还是给予热烈鼓掌!
当四位讲完后,就是大家自由发言,也不知什么情况下扯到了伍依。谢老同志说,他经常有在网络上阅读伍依的政治评论,在新加坡社会,这是很难得,也或许是唯一的坚定捍卫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念的政论家。他讲完后,坐在他身边的我,乘机向他介绍伍依的《时政文论集第四卷》。他很惊喜地买了下来,这时吴昌荣也表示要买一本,林垦也买了一本(他很早就向我订购),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只可惜我没带农产品来随书赠送。看来老友群组里,有高度政治觉悟与认识的老友还真不少。
这趟KL之旅,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我的新书《战斗人生,农民生涯》,趁着有车有人带回国,真要感谢何坤燕的大力协助,带回新加坡。巴生出版商把我的100本书带来 Dr Poh 的家,我就趁此机会,每人分赠一本。在此聚会场合(Dr Poh 的家)分发给各位,深具意义,此新书的首篇《民主斗士,人民英雄,探访 Dr Poh Soo Kai》,正好是我们这一大群16位老友眼下在进行中的事情,而斗士、英雄,不就是谢炎辉与 Dr Poh 吗?真是太巧合了,这就是《英雄与豪杰,世纪盛宴》!
2024-12-12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4年12月12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12, 2024
2024年12月1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