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可敬的义工-洋人母女

── 农民何 ──


我的一家人到达赞比亚维多利亚瀑布渡假屋,隔天一早,就乘车前往一个大部落村庄,相当贫穷、落后、封闭。来此是参观不像样的学校、村庄民居及乘坐只限两乘客的小舢舨船看日落。这三个观光项目(学校、民舍、乘船),我们付费新币$370(超贵),此收入主要用在学校的发展。当地居民提供午餐,我们亲手帮忙处理食材(只有蔬菜类一种),用木柴取火煮饭,没使用厨房,全在泥地上处理。猫、狗、鸡、鸭都走过来闻闻嗅嗅,厨师用手提走牠们,然后用同样的手去处理食物,不顾及我们的围观、感受,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举动,没有所谓卫生问题。然后他们在泥地上铺设一张大草蓆,就让我们席地而坐用餐。他们示范如何用手指抓米饭,沾着菜肴配料吃,我们入乡随俗也学着这样吃,真有趣,吃得津津有味,也不管它食物卫生问题。

吃完饭后,随同两位年青响导(当地居民),走访整个村落,单从无水、无电,破烂不堪的民舍,就能想像他们在贫穷线下垂死挣扎的样子。

一大群的幼童跟随我们走完整个行程,他们是难得一见有衣服光鲜的访客,多希望与我们说上一两句话,多希望牵着我们的手,多希望帮我们提拿遮阳帽,多希望我们给一个赞美的眼神。他们全都是没能力上学的孩童。

我们本来想把背包里的零食、纸笔文具、围巾帽子、汽水饮料、水果、装饰品,甚至小额钞票送给他们,只是响导劝止我们,一大群的孩童,而你只有极少量的东西可赠送,这会引起孩童之间的部落战争,弄巧反拙。

走完村庄,就是参观“学校”,其实就是那么两间破旧的课室,没有桌椅、校服、课本、文具,就坐在泥地上学习、上课,看了很令人心酸难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及其他访客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费用,来观看这种不是旅游景点的景点,就是一心要帮助孩童们改变命运,如同中国的希望工程。

在我们参观课室时,遇见一对洋人母女,来自英国,见到新加坡访客,很高兴,曾经的宗主国遇到殖民地,一见如故。经了解,这母女在此逗留已两个多星期,是专程来此做义工,尽能力、财力改善当地人民的命运。这逗留期间的房租费、伙食费、用水用电费,她们都照付钱,这是一笔大收入,还带来文具、图书,尽心尽力帮助学童。

我不崇洋、媚洋,但我敬洋,尊敬这对洋人母女,能够放下英国的工作、生活,来到一个陌生的黑人社区村落做义工,信任对方,没考虑人身安全(尤其是女性),最终赢得对方的尊重与敬意。当天她们提上行李上车,准备回国时,我就看见村民们热情地拥抱告别,学童们依依不舍地牵着她们(老师)的手而流泪。临走时,她们还掏出钱,塞进学校负责人的手里,很值得尊敬。而且不只这对母女,还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小伙子,在这里做义工已逗留一个多星期。我这个小小心眼的华人,真无法理解他们对人类弱势群体的爱心。

hnyigong.jpg

当天我们要去坐船看日落时,这洋人小伙子也帮忙提拿船上用具,陪我们走一段漫长的山路到河边。

这趟非洲之旅,真要感谢英语的通用,就像可爱、可笑的香港废青,“感谢”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我也得“感谢”英国对这几个非洲国家的殖民统治,使英语成为国语,让这趟旅游,通行无阻,如鱼得水,旅程愉快!

2024-4-14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4年04月14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4, 2024
2024年04月1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