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何 ──
我第一天来到农场,在大门外往里望,就看到一口古井,很是惊喜,我已有五、六十年没看到井了。趕快走过去仔细瞧一瞧,这也是大多数访客的第一动作。
井圈的一个角落的石灰壁已破裂,呈现一个大缺口,再往井里看,四周都有野草长出来,井的水位偏低,水质也不是清澈。农场全靠这口井,政府没有自来水提供,当时我就想这怎能应付日常生活与灌溉之需,马上想到应该在山上建一个蓄水池,存水备用。不多久,从中国订购的十米方黑色塑料片,共四片运到农场来,我就开始建立起四米方、四尺高的围篱,共二个,每个铺设二片塑料片,双重保证不会漏水。很可惜,其中一个一再被老鼠咬破,也给四只狗拉扯破掉,只有一个可使用。我用发电机水管将水从古井引入储存,也养了不少鱼对付蚊虫、微生物,我又多了一项喂鱼工作。
每天早上到达农场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测量并记录水位。
有一天,我站在井边思索良久,想着这祖先遗留下来的百多年古井,也该洗一洗,清一清了。於是我抽干井水,置入长梯,唤来两位外劳说,你们谁要下去清洗,他们望着这八米深的井发呆,谁也没有意愿下去做。我大概也猜得着,不是怕古井突然塌陷,就是怕水底有水蛇、毒物。於是我这个劳动模范就学起大庆石油工人探油井时,唱起歌来: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探石油,刀山火海也要上。我唱歌为自己壮胆,就毅然沿着长梯爬下井底。此时一面爬就一面唸起/唱起诗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是的,中华伟人的诗词,是要活学活用,灵活理解、巧妙使用。卢山洞与古井洞都是洞,爬到八米深的井底,就到达了险峰,我还顶享受这井内风光,寓诗词娱乐於劳动生活中。
我沿着梯子,一面拔掉四周的杂草,再用刷子清洗壁面,一面用小铁支疏通井壁的流水洞(长年阻塞),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到了井底,水已淹到膝盖,我只得蹲/坐下来,全身泡浸在水里,开始清理水底的杂物。我用两只手摸啊摸,扫啊扫,竟然给我摸出整十个铜币,也许年代太久,有些糢糊,只知道是头像,一时看不出是谁,但凭感觉猜想,是自家老祖宗-清朝皇帝头像。为了确定,我换了个位置,在灯光明亮处,定睛一看,原来是来自另一个祖家的英女皇,当然她是殖民主义者,是我的斗争对象,我是不会认她为老祖母。
就我所知,古人挖井后,都会洒钱币入井里,寓意财富如湧泉般不断湧入我家,惠及子孙千秋万代。
清理完后,我找来洋灰,把井圈破裂缺角处修补上去,这就大功告成了。当时,我还有一个意愿,在靠近大门河边再挖掘一口井。我明知在新加坡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石灰井圈,却天真地以为人定胜天,愚公移山,以为用自己的土方法也行,就动工挖井。这种违背科学技术,又缺少一位大寨书记陈永贵的智慧领导,结果半途而废,找来一片大木板将洞口盖起来,浪费人工、时间、材料、金线。经过这个教训后,往后要开展任何工程,都要先请教 Al 老师了。
2024-3-13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4年03月13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13, 2024
2024年03月1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