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我念中学时,读过、背过、考过《正气歌》;当教师时,又教过《正气歌》,所以对它印象比较深刻。如今再细读它几遍,依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联想翩翩!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虽深奥难懂,但内容丰富精彩,气势非凡,是每个华族青年学生必读的杰作。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世界,邪气显然太盛,正气日渐衰微。
南宋末年,抗元主将文天祥兵败被俘,囚禁于大都(今北京)。三年间受尽威迫利诱,宁死不屈,最终选择了慷慨就义。《正气歌》即其狱中遗作。
《正气歌》序言以象征主义手法,陈述牢狱状况极其恶劣,各种“秽气”、“恶气”杂现充塞,而且“陈陈逼人”。文天祥以孱弱之躯,“俯仰其间”,两年来安然无恙,正是因为他养成了“浩然正气”。仅仅凭着这一种“正气”,他抵御了七种邪气的侵害,可见在伟人身上,邪不胜正,自古已然。
文天祥诗中列举了许多历史人物,从南史氏、董狐、张良、苏武,直到严颜、张巡、颜杲卿,都是高风亮节的文士武将。他们作为浩然正气的体现者、弘扬者,正是文天祥所景仰的英雄好汉。其所言“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道出了人的气节与“时穷”、“丹青”的因果关系。而《过零丁洋》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也同样是浩然正气的最佳注脚?
浩然正气既然存在于天地之间,它超越国界、民族、信仰,成为人性中至高无尚的品德情操,也成为一种极其珍贵的普世价值。它让平凡人变成多么伟大、高尚,它使当权者显得如此渺小、卑鄙!
历史告诉我们,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许多仁人志士奋斗终生,并遭受野蛮无理的迫害。有些人抛头颅、洒鲜血,有些人遭驱逐流放他乡;有些人则成为阶下囚,长达二、三十年之久——从年轻坐牢到年老,创世界纪录。他们都和文天祥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一样威武不屈、贫困不移。在当官发财与受苦蒙难二者之间,他们赤胆忠诚,为了坚持自己的社会理想、政治信念,而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那么,驱动、支撑他们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什么?不就是《正气歌》中所弘扬的、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
(2012/1/6)
附: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按: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文天祥于1278年12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作为回应。)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1月8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8, 2012
2012年1月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8,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