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有其因必有其果

── 符懋濂 ──


人们常言道:“有其因必有其果”,说明了因果关系的密切性、必然性。只不过,人们对这句话的解读诠释,仍然有些不同,基本上分为宗教的与世俗的两种。佛教奉劝、引导人们去恶从善,提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象地说明什么因产生什么果,并且进一步提醒、告诫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有不报,时辰未到!”这一“因果报应论”,对于虔诚的佛教信众的个人行为,应该多少起着规范作用吧?

社会学家的见解当然与此大不相同。他们往往按照哲学或社会学原理,来看待事件的因果关系。他们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以经济形态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或价值取向(属于上层建筑)。畸形社会所产生的错误社会价值观,必然产生各种错误的社会行为: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近二、三十年来,违背华族孝道的家庭丑闻,有增无减,屡见不鲜,令人心寒。父母爱子心切,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把自己居住多年的老房子给卖掉,帮助孩子买新房子——通常是共管公寓。满以为从此可以和儿孙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无忧无虑安享晚年。谁知过了三几年,老人居然被赶出家门,变成无家可归,只得进住安老院或投靠他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例,早已没有新闻价值了,除非涉及者是社会名流,双方又对簿公堂,媒体才把它公诸于世。

另一类是争夺遗产,主要是房地产。这几十年来,物价不断高速上涨,房地产更是一枝独秀,成为国人的主要社会财富。作为一家之长者,生前如果没有立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完善,遗产争夺战几乎难以避免。由于遗嘱是争夺遗产的唯一法宝,遗嘱的合法性、有效性自然就成为争端焦点。双方顿时都成了马基雅弗利的信徒,只求达到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其中包含遗嘱造假、篡改。最后完全不顾血脉亲情,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对簿公堂,在法庭内外互相攻击指责,把家丑外扬至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沦为世人之笑柄!

那么,以上两类的家庭丑闻,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何在?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独立建国以后,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与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上政治稳定和人民大众的艰苦奋斗,我们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可喜成就。然而,在经济成就光环的背后,却隐藏着不易察觉的、严重的社会弊病。“一切为经济服务”的治国方针,使得学校教育出现严重偏颇、错误:在德、智、体、美、群五育中,仅仅重视智育,德美群三育几乎不存在,而且智育又重理轻文,可见人文教育的严重欠缺、彻底失败!他们对本民族语言、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心怀着民族文化自豪感。因此,在共和国旗帜下成长的新一代,绝大多数是“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动物。他们的价值体系(values) 是由五种社会思潮构成的:一是极端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二是善于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三是只讲目的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四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物质主义,五是以金钱衡量个人价值的拜金主义(假设每月你赚三千,我赚三万,他赚三十万。你最窝囊,我还不差,他最了不起,是部长的最佳人选)。

在这样“现代化”的价值体系支配下,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我们华人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早已荡然无存了。什么“修身养性”啦、“舍已为群”啦,什么“孝道为先”啦、“家和万事兴”啦,你想哪儿还能招到多少信徒?至于什么“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更是对牛弹琴!

总结一句: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以上两大类的家庭丑闻,无疑都是畸形的社会价值观的产物、折射或写照!

(2017年6月23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7年6月23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23, 2017
2017年6月2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2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