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在中国正史中的小人物

── 符懋濂 ──


  现代人编写的历史书,里头出现的几乎都是大人物,但是在中国古代“正史”里,小人物却占有一席之地。这恐怕是一般人所不知晓的。从最早的《史记》到最晚的《明史》,总共二十四部史书(即“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如此。

  司马迁《史记》虽有“书”、“表”,但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列传中还出现了各种下层人物,像商贾、占卜、俳优、刺客等,对后世的正史影响深远。我们不妨单就唐代撰写的史传人物数量,进行全面统计、分类,以获得相关数据,作为立论的依据或基础。

  《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是唐代历史家编修的“六书二史”。其中的列传,凡四百七十二卷,总共记载历史人物四千八百九十五人次。

  涉及人物如此众多,而且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社会成分极为复杂,社会地位各不相同。既有大人物,如朝中文武大臣,亦有小人物,如民间卜者工匠。大体上说,我们可以将史传人物分为三大类:皇亲国戚、政府高官第为第一类,文人学者为第二类,而第三类则是由术士卜者、义士隐者、孝子贞妇、技工匠人等组成,都属于社会的下层阶级——即小人物。

  史传人物之多样化或多元化,即充分地显示了在古代历史家的历史观念里,社会是由不同阶层的人群组成的,历史记载固然少不了大人物,也应该有小人物。翦伯赞对正史列传的多元化人物建构,却持非常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重视和引述:“用近代话说,司马迁之传货殖、刺客、滑稽、日者、龟厕,是因为从这各种各样的人物身上,可以显示历史上的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的活动,从而显出历史之各个侧面。而这些人物的出现,本身就是历史的说明。”翦伯赞针对《史记》列传的看法,其实也可用于包括唐代正史列传在内的其它列传作品,因为它们的性质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种历史观,不妨称之为“全民史观”,和西方人的英雄史观,大相径庭,更是西方历史家难以理解的!

(2015年10月15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21年04月30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30, 2021
2021年04月3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3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