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我出生在北加河(Sungai Paka) 畔,童年在河畔海滨度过。依然记得,父亲常常说:“多大的螃蟹,就应该挖多大的洞!孩子,你明白吗?”对于父亲的教诲,幼小的我,开始并不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不过,这话倒让我对小螃蟹感到兴趣。由于成群的小螃蟹,经常在河滩海滩出现,一旦遇到危险,马上钻进小洞里去。年纪稍长时,我终于明白了这才是小螃蟹的生存之道:小螃蟹只挖适合自身的小洞,如果把洞给挖大了,对自己反而很不安全。它们真聪明,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这个简单易懂的生存之道,对于弱小国家民族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在我们人类社会里,成千上万年以来,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一直存在。小国要长期生存、继续发展,我想就得借鉴小螃蟹的生存之道,对外关系只能“挖小洞”,千万不要搞什么“小国大外交”。众所周知,卡达尔是个位于波斯湾的蕞尔小国,半岛面积不到12万平方公里(仅海南岛的1/3),人口约200万,70%属于逊尼派穆斯林。然而,由于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卡塔尔的人均所得高达1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一。毫无疑问,过于富裕使得卡达尔当权者得意忘形,夜郎自大,居然玩起“小国大外交”的把戏来,美其名曰“务实积极外交政策”。
首先,卡塔尔让美国在半岛设立大型永久性军事基地,作为自身的大靠山、保护神,进而可以狐假虎威——至少在阿拉伯世界是如此。其次,当权者爱在国际舞台上出风头,不但把“半岛电视台”打造成为回教世界收视率最高的媒体(充当西方传声筒),而且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过去的伊拉克战争,还是最近的反叙利亚行动,它都惟美国马首是瞻,都高调介入、积极支持美国。第三,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卡塔尔又和什叶派的伊朗(美国、沙特死敌,俄国、中国朋友)很亲近。这显然是在悬崖之间走钢索,掌声换来可能是失足坠落,以致重伤乃至于死亡!
不幸事件终于发生:在特朗普访问沙特阿拉伯后不久的6月7日,沙特、埃及、利比亚等六国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断航、禁运,并指责它支持恐怖主义组织,干预其它国家内政,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接着又把卡塔尔驱出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联盟”,几天前甚至提出让它辱国丧权的十三点要求,作为双方复交的前提条件!如今,这个善于狐假虎威的富裕小国已身陷困境,不知所措。怎么连自己的大靠山、保护神也不出手相助呢?原来这出“好戏”是大靠山编导的——特朗普不打自招。岂不值得深思、反省?
“卡塔尔事件”不论结局如何,对我们都是“前车既覆,后车当鉴”,几天前我已萌生这想法。不料今天《海峡时报》有篇文章,题为《卡塔尔:来自小国的大教训》(Qatar: Big lessons from a small country),作者是我国外交部前常任秘书、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K. Mahbubani)。其基本外交理念,和我个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小螃蟹只能挖小洞,小国只能搞小外交(按:他主张 "small states to behave like small states")。
(2017年7月1日)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7年7月5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5, 2017
2017年7月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