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当年学华文,下的是真功夫:课本里每首诗词如《长恨歌》、《水调歌头》,固然得背诵如流,就是每篇古文如《典论论文》、《古文十弊》,也须读得滚瓜烂熟,不然你休想及格升班啦。
尽管自己是个背书默写能手,但对背书从未存好感,或许还有些抗拒。不料后来教书了,才发现背书好处多:讲课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靠的就是当年的死背硬记!譬如,谈到现代文人同样惯于相轻,甚至党同伐异,即刻联想及“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句名言。
曹丕《典论论文》除了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还论及“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为何文人总是相轻?曹丕的说法相当中肯,他认为文章体裁有多种,很少人能样样都擅长,所以难免“各以所長,相轻所短”。譬如,文中所举的“建安七子”,每人擅长不一(王粲擅长诗赋,徐干擅长书论),要彼此相服,是很困难的。他还以“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点出人们的共同心理状态,使得论述更加生动有趣。(见附文)
曹丕讲的是三国时代的陈年往事,至今已有千余年之久。事过境迁,当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又如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句名言,是否还适用?我想时代虽变,人性不改,在文人写作圈子里,除了“弊帚千金”外,还可能发现:专写诗歌的看不起写小说的,专写小说的看不起写散文的;专写新诗的瞧不起写旧诗的,专写旧诗的瞧不起写杂文的;如此这般,循环不已。
不仅如此,现当代文坛流派繁多,有什麽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等。既然派系林立,文人的门户之见,乃至党同伐异(论争时有所闻),就难以避免了!可见文人相轻,今人似乎更胜于古人一筹?
同时,更妙的是,现当代文人比较开放,对“家有弊帚,享之千金”中的“弊帚”,却有新的内涵与诠释,即把自家老伴(亦理应“享之千金”)排除在外,从而得出隽语一句:“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或老公)是别人的好!”今人再胜古人一筹,真够绝!
〖附〗:曹丕《典論·論文》(部分)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今之文人:魯國孔雿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10月8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8, 2011
2011年10月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8,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