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在新加坡,经常听到图书馆扔掉旧书的奇闻,比如扔掉1948年初版《鲁迅全集》,因为已经有了1978年版《鲁迅全集》。或者,如果你把一批线装古籍例如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古今图书集成》(全书808册)赠送给他们,人家未必肯“赏脸”而乐于接受,因为对方根本不知道其价值所在,或者因为图书馆里已经有了一套最新版本。在我看来,这同样是文化沙漠中的奇闻一桩,主管者的专业水平、文化理念出了问题!
图书馆管理是一门严谨的专业,主管者不仅需要学识渊博,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充分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与运作方法。而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门研究图书收集、编目、整理、保藏,以及控制、传递、利用文献信息等等。可见保藏图书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藏书版本、种类、数量多寡则是评价图书馆最主要指标!
图书馆主管者除了要博学多才,要掌握目录学,还要懂得版本学。版本学与目录学是互通的,都属于图书馆学的组成部分。版本学既然是一门学问,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图书版本的重要性,识别图书版本的优劣、差异、价值,以及治学者对图书版本的要求、重视程度。版本学经常被称为入门之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之学者,要查找研究各种资料,终生离不开版本学与目录学。因此,有人认为图书版本学的实质,“是治书之学,也是中国传统的学问之学”。当然,随着社会变迁、科技进步,版本目录学也在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图书(尤其是古籍)版本依然有其学术地位与价值,不能等闲视之。
那么,图书版本对图书馆为何很重要?图书馆为何必须珍藏有价值的初版图书?理由其实很简单:第一、再版或新版著作与初版或原版著作之间,在某些内容上可能出现歧异,往往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第二、再版或新版著作某些内容、文句可能出现排版上的错误,新版古籍更难以避免(因古籍无标点符号)。第三、保藏线装古籍、初版旧书,就等于保存文化遗产,难道其社会意义还不够重大?第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初版著作在“个体户”手中日渐减少,最终很可能消失,成为绝版书,只能在文物店、拍卖馆或在大型图书馆里找到。
物以稀为贵,数十年或百年过后,初版图书一旦成为历史文物,成为人们的收藏对象,其文化价值与价格就和字画、瓷器、钱币一样,在旧书拍卖市场日益上升!列举几个实例:同样一部陈嘉庚《南侨回忆录》,2014年大陆新版精装的定价¥58元(人民币,以下同),而1946年新加坡初版的却要价¥1000元。《鲁迅全集》(20册)共有五、六个版本,唯独194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纂的初版,价值不菲,第19册孤单一本就要价¥228元,估计全套价值万元以上。至于线装古籍的原版孤本,更是价值惊人,如193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的蔡莹《元剧联套述例》,竟然要价¥2100元。
由此观之,如何对待图书版本与版本学?初版旧书是宝还是草?就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水平,任何自我辩解恐怕都无济于事!
(2018年10月29日)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8年10月30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30, 2018
2018年10月3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30,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