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太监又名宦官、宦者或内臣,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上。顾名思义,宦官也是宫廷官员之一,属于统治阶级,虽然其历史地位不高,甚至被视为宫中奴仆。即便是最跋扈的太监,在皇帝、大臣及其家属面前,往往还得自称为“奴才”,而宦官干政、乱政、专政,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似乎难以置信!
从正史的宦官列传中,我们知道,太监的历史名人“精英”,为数不少。例如:东汉的郑众,唐代的高力士、鱼朝恩,明代的王振、刘瑾、魏忠贤,清代的李莲英……等等。他们经过宫刑或腐刑(阉割),变成了“不是男人的男人”,其心理状态异乎常人,自然不在话下。他们受人睥睨而自卑,唯唯诺诺,缺乏安全感,善于献媚拍马屁。同时又存报复心理,一有机会就结党营私(史称“阉党”),搜刮民脂民膏,积累大量财富,并不断干预朝政,架空皇帝,进行打击报复。因此,引发剧烈的宫廷政治斗争,如东汉末年阉党对付朝中大臣的“党锢之祸”,唐德宗时阉党操纵军政大权,以后的皇帝都任由他们摆布。尽管明太祖在宫门竖立铁牌子说“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史宦官列传》),明朝的宦官专政却登峰造极!其中魏忠贤最为专横跋扈,后期已不需狐假虎威或假传圣旨,朝中大臣为之侧目,都得称他为“九千岁”呢!东林书院太学生不满、反对宦官专政乱政(最早的学生运动),而遭受残酷的镇压杀害。阉党头目为何如此嚣张、有恃无恐?主要因为朝廷的禁卫军与特务机关(如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操纵在他们手中,朝野都有他们的大量耳目、帮凶。
如今,在政治舞台上,旧太监已经消失了百余年,但后继有人,其政治行为的遗传基因,似乎早已侵入了某类政客体内。这类政客不妨称之为“当代宦官”或“另类太监”,因为其政治观念、行为模式,和古代太监同出一辙、难分轩轾!例如:他们都姓“钱”或姓“权”,对巧立名目,敛财揽权,最感兴趣;因心胸狭隘,又缺乏安全感,既自卑又自大,狐假虎威、爱传圣旨是其专长。他们脸皮特别厚,抱大腿、拍马屁,而不觉得羞耻肉麻,堪称世界一绝;遇事“皇帝不急太监急”,爱说些不该说的话,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他们总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既缺乏是非观念,更谈不上什么人格、国格、国际正义!
(为纪念“废纸一张”出台而作于2016年8月1日)
〖注〗据正史记载,太监最爱传圣旨。届时,大臣须在他们面前下跪接旨,低头聆听他们的娘娘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是太监洋洋得意之时!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6年8月20日首版 Created on August 20, 2016
2016年8月2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ugust 20,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