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拍马屁的多种境界

── 符懋濂 ──


“拍马屁”是最常用熟语之一,也是人际关系学(或国际关系学)的专用名词,它有“本义”和“引申义”双层意思。有人曾考证,此语出自蒙古族民俗。蒙古牧民牵马相遇时,如见到对方的骏马,不禁拍拍马屁股,并连声称赞“好马好马”。这便是“拍马屁”一词的由来及其本义。然而,古往今来,礼节性地拍拍马屁股,是一码事,而谄媚性地拍马主人屁股,拍出一个“名堂”来,那又是另一码事了。换言之,在这二者之间,存在着至少三四种高低不同的境界。

某年某日,你的邻居朋友买了一部新车,你走过去看头又看尾,在征得对方同意之后,你又坐进驾驶室观赏一番。“这车子真漂亮,外形和内部设计都很够水平。”你由衷地称赏他的新车。接着,免不了谈起车价、拥车证,以及称赞他的正确选择,使得对方听了很高兴。这种言行,和蒙古牧民原本的“拍马屁”大体一致,起着一种人际沟通交往的作用,完全不涉及彼此的利害关系。它属于最低层次或境界的拍马屁,对于拍者的人格无伤大雅,也无可称颂,甚至不值得一提。

换个场合,拍马屁出现不同的境界。假设你是某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尽管能力一般,业绩时好时坏,完全取决于全球经济气候。不过,你有你的长处或优点:对下属喜怒不形于色,但在上司面前,你总是满脸堆着笑容,有点像菲律宾的阿基诺,天生俱来拍马屁的禀赋。你知道公司老总快要退休了,各部门经理开始明争暗斗,鹿死谁手还得看拍马屁工夫。你读过厚黑学,晓得脸皮必须厚如象皮,不知“无耻”作何解,才能够施展才华。拍马屁属于“语言贿赂的艺术”,既不违法犯罪也无需物质成本,仅是凭三寸不烂之舌,上嘴唇碰下嘴唇之功夫。或者在特殊场合,辅以肢体语言和一些小动作,大功即可告成。当然,拍马屁一定要讲究技巧,投其所好才能博得对方欢心,抱大腿更是必不可少。于是乎,你从《马屁精》、《马屁大全》等专著中,获得多种应用技巧,轻易地击败竞争对手,登上了总经理的宝座!可见对你来说,要成为马屁精并不困难,是吧?

再换个场景,拍马屁还可以拍到更高境界。假设你是印度洋某岛国(如马尔代夫)的领导人,面对海水水位上升的隐忧,还有其它不可告人的难题。不久之前,你到过某超级强国进行国事访问,寻求援助。在双方会谈中,在欢迎宴会上,你对于所景仰、所崇拜的超强领袖,当然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歌其功、颂其德。因为他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有人已称赞他为“史上最爱好和平的总统”;又因为他热衷于为亚太人民谋福祉,有人已称赞他为“唯一的太平洋总统”。如果你再用这两个别人用过的赞词,非但缺乏新意,甚至被视为拾人牙慧,那肯定无法博得对方欢心啦。在凡事讲求创新、独特的今日,拍马屁自然更不例外!经过一番绞尽脑汁,你终于有所发现:“全球总统”、“全人类总统”这两个崇高赞词,至今还没人用过呢,而且很能迎合对方要继续当全世界老大的心态。因此,你在致答谢词中,很得意地选用了“最英明的全人类总统阁下”,并且还把歌功颂德提升到最高境界!老实说,即便在人类历史上,你所缔造的新境界也属于登峰造极,乃至于空前绝后!(按:明代大臣对太监头子魏忠贤的称颂,也不过是“九千岁爷”或“九千九百岁爷”,比皇帝万岁爷还少千岁百岁呢!)

对此,你当然得意忘形,但你毕竟个“史盲”,不知以史为鉴。早在二千多年前,大政治家管仲就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中国历史印证了管子的真知灼见,历代王朝不论多么昌盛,一旦出现“四维不张”,社会精英寡义无耻,拍马屁蔚然成风,正气节操荡然无存,最终衰败灭亡就在所难免了!

(2016年9月8日)

(作者2016-09-10附语):熟语来源另一说:“明朝太监魏忠贤,驯马有术。某重阳节赛马,天启帝观赛。既赛,众骑手挥鞭催马,唯魏氏不使鞭,悠然轻拍马股,直追而前,霎时领先。人皆称奇。天启帝问,神马何来。魏氏说,非神马,乃臣熟知马性,鞭策百十,不若马屁三拍。魏忠贤不仅熟知马性,更以揣摩奉承皇帝闻名。人道其显赫一时乃拍马屁而得,一语双关。”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6年09月9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9, 2016
2016年11月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