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在《欧洲近代史》课程中,每当我讲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一定提及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1469—1527),因为他恶名昭彰、影响深远。他的治国理念,是以主张“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 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称;而他的忠实信徒叫做 Machiavellians(马基雅维利们),居然是个在一般英文词典里可以找到的词汇。
马基雅维利(以下简称马氏)的治国理念,充分体现于其著作之中,包括《论战争的艺术》、《君主论—论李维》、《关于日耳曼国家的报告》、《佛罗伦萨史》等。其中《君主论》是他为了谋取官职,而奉呈给佛罗伦萨统治者米蒂茨(Midici) 家族的进言献策,所以受到后代专制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普遍采纳!(按:当时意大利城邦林立,佛罗伦萨是其中之一)。
马氏的治国理念,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一般人都很愚蠢、懦弱,不仅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损人利己,而且总有无穷的欲望乃至于野心。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利他主义和正义、道德并不存在,人们偶尔行善、付出仅是一种伪装,是为了沽名钓誉乃至名利兼收。同时,他认为人们都忘恩负义、心怀不轨,善于弄虚作假、伪装好人。即使是精英分子也很容易变质、堕落、腐败,因为归根到底,“做坏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他人”,是人之常情。
人们既然是自私自利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们的本性,那么“政治无道德论”——即治国不可有道德规范,就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民都有屈从权威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忍、严酷,而不是仁爱、慈祥。治人者应当具备某些兽性,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作为自己的榜样——象狮子那样残忍,象狐狸那样狡诈!对于自身的恶行君主不妨习以为常,不要因受人指责而烦恼、内疚,因为“慈悲是危险的,仁爱足以灭国”。马氏有句至理名言:当权者“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其言外之意,岂不等于告诉世人:为了达到他所谓“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马氏还指出:君主或最高当权者“受人敬爱不如让人惧怕”,这是因为他觉得“一个君主让人惧怕比起受人敬爱,更加安全”,有点不可思议吧?不过,他还留下另一高见:有时必须让人民相信君主集各种美德于一身,在公开场合应该呈现爱民如子、仁慈宽厚的形象。为此,惩罚臣民的坏事应让下属去执行,以避免自己受到人门的谴责,而且必要时还可嫁祸于人乃至于借刀杀人,让君主自己置身度外。
马氏主张奖赏别人的好事,当权者应当亲自出马,避免让下属从中得益,而给人恩惠要一点一滴的来,让他们心中总有期盼。至于给对手的打击报复,马氏主张一定要心狠手辣,在他们强大之前,即刻置之于死地,不让他们再有翻身的机会。同时,君主平常应当善于伪装,喜怒不形于色,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但对于下属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随时操纵他们,随时动用生杀予夺大权。当然,马氏认为,君主应必须完全掌控国家财富、最高法庭和武装部队,才能使得自己和子孙们的江山永固。
此外,针对君主如何维持个人权威,马氏还提出以下主张:一、君主绝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对别人吐露真心实情;二、既不可指望别人对你忠心耿耿,更不可把政治命运和别人的诚实挂钩;三、反之,应当怀疑身边所有的人,并使用耳目对之暗中监视,网罗党羽排除异己;四、对于自己犯的过错,不管多么严重,即使不能自圆其说,也千万不可以道歉或认错。总之,君主有时难免要面对孤独或挑战的煎熬,但为保住自己家族的统治地位,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马氏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谋数术,早已臭名远扬,因为后来被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分子用作实行独裁统治的金科玉律。如今,Machiavellians(马基雅维利们) 终于变成了大独裁者的同义词,乃至于政治上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背信弃义的代名词!
(2015年6月12日)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5年6月18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18, 2015
2015年6月1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8,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