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常言道“皇帝不急太监急”,或者“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是句常用谚语。但奇怪的是,经过一番查找,我既找不到其历史典故,也找不到其出处或源头。
不过,关于这句俏皮话的故事,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并不罕见。据史书记载,清朝初年順治帝去世之前,原本任命四名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康熙帝。他们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鰲拜,但不知何故,后来却出现了鰲拜独揽朝政。
康熙帝年纪渐长,决心要除去鰲拜,夺回皇帝实权,自然就得利用身边的太监。某日,康熙帝诏见鳌拜,事前指示大小太监们:一见到摔杯之举,即刻蜂擁而上擒拿鳌拜。谁知鰲拜进入书房后,和康熙帝相谈良久,气氛融洽;而躲藏於屏帘之后的太监们,內心却急如焚火,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当天皇帝始终没有发出信号。(当然,过后鳌拜还是给除掉)在中国历史上,这仅仅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许多事例之一。
那么,在当代的政治舞台上,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社会现象或政治行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另类皇上”仍然存在,他身边照样有一小群唯唯诺诺的“另类太监”。古今太监们最大的共同嗜好或荣誉,便是用娘娘腔宣读“圣旨”(国际法也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果皇帝昏庸无能,太监所传是假圣旨,朝中大臣识破其花招伎俩,视之为“废纸一张”而不下跪接旨,将会出现怎样的尴尬情景?我敢肯定:“皇帝不急太监急”难以避免,古今皆同,因为他们都急于邀功,急于领赏,急于拍马屁,急于出风头!实例呢?不难找,远的在天边,近的在眼前,在南海仲裁案中就显而易见了呀。
(2016年10月12日)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6年10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21, 2016
2016年10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21,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