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古代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 符懋濂 ──


作为文明古国,在政治智慧方面,古代中国人显然超过欧洲人,当今的欧美人或许还可向中国人学习呢。

为了落实个人的治国理念,孟子曾周游列国。会见梁国襄王时,对方问他:“天下要如何才能安定?”孟子回答道:“要统一才能安定!”梁国弱小,没有能力使天下“定于一”,但孟子的政治理想,最终由秦始皇来完成了。秦国以“连横”破六国“合纵”,远交近攻,先后消灭了六国,建立伟大的秦帝国。

尽管秦朝短命,然而取代它的汉帝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的大一统。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汉因秦制”,也就是因袭秦始皇所制定的典章制度、基础设施,包括:“定天下于一尊”,强化王权;“废封建,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书同文,车同轨”,以促进文化与交通发展;刑法、货币、度量衡的全国统一,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在军事国防上修万里长城,建“直道”与“驰道”——当时最先进的高速公路。

汉代对中国历史的贡献,除了独尊儒家思想,还采纳多种选官用人办法,实现了思想大一统。同时,以文化作为华夷的界限——凡是接受华夏文化者,不论什么血缘、地域,都属于“华族”。于是大一统与多样性并存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为大唐盛世提供了宝贵借鉴。

东汉帝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以及随后的两晋南北朝,历时长达三百余年之久,最终又归于隋唐帝国大一统。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令西方历史家大惑不解,因为无论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一旦四分五裂,就永远告别了帝国的荣耀!在我看来,中华帝国分久又合,主要是汉字系统与儒家思想的特殊作用。前者在“言异语”的广袤疆域内,推行“书同文”,建立一条异常坚韧的政治、经济、文化纽带。后者强调“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在政治大一统、思想大一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帝国境内民族、宗教、哲学的多元化。

在“胡汉大融合”之后建立的隋唐大帝国,出现了另一番历史景观:除了延续政教分离,强化“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重用不少“番将”),还创立了科举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招揽人才,使得布衣有可能成为将相。长安是世界政治文化中心,外国使臣、留学生常留住,乐不思蜀。在政治上全国建立分“道”巡视制,朝廷设谏官制,强化“以史为鉴”,赋予历史家特殊地位,让他们借助修撰史书,褒贬帝王将相之功过。

以上所述的历代中国历史景观,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几乎都不存在,而且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更是无法理解、难以想象的!

在今日,中国历史既然选择了中共,在她领导下的新中国进步神速,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历史赋予中国人的高度政治智慧!欧美政客应认真看待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动辄信口开河,搬出什么“普世价值”来“指导”中国人治理国家!

请牢记毛泽东的教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2016年7月1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8年2月13日首版 Created on February 13, 2018
2018年2月1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13,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