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今早翻开《联合早报》,赫然看到一红字大标题:《我们要做魏征》。读完华语演讲全文后,脑海随即泛起一句成语,还有一个故事。
话说春秋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心灵手巧,很善于弹奏古琴。某日,他心血来潮,给老牛弹奏悦耳动听的古雅琴曲,但是老牛毫无反应,依然埋头吃草。不是老牛听力太差,听不到琴声,而是曲调不悦它的耳朵(说通俗点,就是听不懂,不会欣赏高雅的琴声)。公明仪只好用琴模仿蚊子和牛虻的嗡嗡声,以及失散牛犊的哀鸣声,继续弹奏下去。老牛才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听着音乐,小步朝琴声走了过来!〈注〉
对于这古老故事,大家不妨胡猜乱想、随意解读。但报道中有一点十分有趣,似乎可以肯定:想当魏征的讲演者,明知在座权贵不知魏征为何方神圣。至于他提及魏征和唐太宗的关系,以及什么“从谏如流”、“贞观之治”、“政者正也”,更似高妙的古雅琴曲,权贵席上没人懂得鉴赏。即便都竖起耳朵,就像那头老牛一样,恐怕也无济于事吧?您说呢?
嘻嘻、哈哈!
(2011/10/19)
〈注〉“对牛弹琴”成语故事出自南朝僧佑《弘明集》,原文如下: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11月1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 2011
2011年11月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