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错、错、错!挫了又错,“挫”了再错!
正当大家开香槟庆祝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的当儿,老天爷怎么那么冷酷无情,总是给咱们泼冷水,造成华文使用的一错再错?这种低级错误,同样属于另类“世界第一”吧?如今,家丑已经外扬千里,事后认错道歉与否,似乎毫无作用、毫无意义了!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以后不再出错。
事出必有因。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凡事都要刨根问底,此事也不例外。那么,究竟是谁的错呢?华文使用为何老是出错呢?我左思右想,想了几天几夜,终于有所发现,愿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我觉得华文水平每况愈下,华人读了十几年华文,还分不清“读”与“渎”,首先是华文老师的过失。这点大家毋庸置疑,因为“教不严,师之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而今更是某些大人物的口头禅。所谓“教不严”,就是指教导无方,教法不严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休怪他们会说 "I hate Chinese" 啦!所谓“师之惰”,就是老师怠惰、散漫,不力求上进,不认真备课,教书不尽心尽力嘛!所以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不要他们“浪费时间”学华文,甚至和学生一道 "hate Chinese"!如此一来,你想华文水平每况愈下怎能避免呢?西方教育家说得好:“世界上没有问题学生,惟有问题教师”,可见双语教育失败,责任全在“问题教师”!
以上虽是肺腑之言,但未必能获得大家“一致赞同”。我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华文老师的自然反应是:“你这个老糊涂,别胡言乱语!你患上老年痴呆症啦?不然,怎么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华文教师?还当过华文部主任、教育学院导师呢?”
面对人家的诅咒、嘲笑,我羞愧得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认罪,或顾左右而言它。幸亏我还有第二个“标准答案”,可以自圆其说:老师们没错,都是汉字(华文)本身的错!众所周知,汉字难读、难写、难认,是世上最不科学的落后文字。汉字数量惊人,常用的就有好几千个,谁能不望而生畏?况且同音字太多,念 "du" 音的单字,就有“读”、“独”、“牍”、“笃”、“督”、“犊”、“渎”等等数十个,谁能分得清、记得牢?字形相似的也不少,你若在请柬或邀请函中,把“博士”写成“博土”,把“总裁”写成“总栽”,把“科长”写成“料长”,把“议员”写成“仪员”,把“荣幸”写成“荣辛”,人家也不应该嘲笑你,尽管放心吧!汉字还有一字多音多义的麻烦,例如“阿”、“弹”、“恶”、“传”、“参”、“差”、“咽”等等,都有两个不同读音和意思。此外,汉字字义过于精准细化,足以让“吃根当”的精英摸不着头脑,比如“结婚”还分为 “嫁”与“娶”〖注1〗,亲戚关系里还有“叔”、“伯”、“姑”、“堂”、“姨”、“舅”等,都是英文里找不到的,你想多么无聊、讨厌啊?!
不久之前,在“推广华语运动”开幕礼展示牌上,把“听、讲、读、写”中的“读”误写成“渎”,我认为也得归咎于汉字落后!你想假如“渎”字不念“读”而念“卖”,人家怎么会搞错呢?对吧?况且“听讲渎写”四字中只错一字,正确率高达75%,是应该可以获得75分,属于 Credit 等级。退一步来说,既然人家已经“尽心尽力”了,你们就别在鸡蛋里挑骨头,就别说“自渎”、“亵渎”、“渎职”这么难听又难懂的怪话!
推广华语运动已经连续“运”了三十八年之久,华文水平却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假如你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的答案很明确:运动的宗旨、方向完全错误!用广府话来说,“它只得一个‘讲’字”,“读、写”始终不在其中。试问:“皮(文)之不存,毛(语)之焉附”?〖注2〗
今后惟有将“推广华语运动”提升为“推广华文运动”,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才可能避免继续犯错误、闹笑话、毁形象!
(为来年“推广华文运动”而作于2017年7月21日)
〖注1〗假如你听过有人说:“女大学生娶男大学生,他们的孩子一定聪明”,千万不要笑出声来!
〖注2〗这句广东方言,在此语义双关。另外,“运动”是否已在理事会内“推广”:开会讲华语,记录用华文?也是值得关注的。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7年7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21, 2017
2017年7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2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