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懋濂 ──
众所周知,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是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其中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合称为“战国七雄”。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富强,向东扩张领土,山东六国备受威胁而采纳苏秦的“合纵外交”,组成联盟对抗秦国。但事与愿违,秦国最终利用各国之矛盾,以张仪的“连横”之计,来逐步瓦解“合纵”之策(六国联盟)。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高明战略的指导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用武力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空前强大的秦帝国,前后仅仅用了十年时间。秦朝很短命,但取而代之的两汉却存在四百余年,直到公元280年才分裂为魏蜀吴三国,以及后来的两晋南北朝。
那么,结束南北朝对峙的隋唐帝国是怎么样先后完成政治统一的呢?公元280年,西晋派兵南下灭吴,结束了三国时代,但仅仅维持三十多年,就因“五胡乱华”而进入了天下大乱的南北朝时期。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而统一北方,再过四年,兵权在握的杨坚篡周自立,改国号为隋。公元589年,隋文帝带兵南下,一举消灭陈朝,终于把历史带进大一统的隋唐盛世。隋朝历史虽短,但在很多领域“唐承隋制”(类似“汉因秦制”),而且隋末唐初出现的几股地方割据势力,全部被李世民(唐太宗)所铲除,为日后其“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隋唐以后的五代十国(907-960),又是一个分裂、战乱时期。公元960年,后周禁卫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或赵宋。从963年到979年的十多年,北宋才用武力消灭了后蜀、南唐、北汉等七个小国,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的政治再统一。
由于宋朝是军人政变的产物,没有经过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洗礼,所以是统一王朝中最衰弱的王朝。既然应对辽金入侵无能为力,只好迁都江南,变成南宋(1127年)。1279年,南宋最终为蒙古族所建的元朝所灭。那么,元朝又是如何完成政治大一统呢?当然得靠铁骑南征西讨,争城掠地,和以往的历史没有两样。
元朝末年,爆发以红巾军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朱元璋乘机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但全国各地的群雄并起,拥兵割据一方,他不得不用武力先后收复了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到1387年才基本上完成了明帝国的统一大业。
取代明朝的大清帝国,统一疆域更加辽阔,武功自然更胜一筹,其中最重要的是:1673年平定“三藩之乱”后,1683年从郑氏家族手中收复台湾,1688年至1717年之间,把外蒙古、青海、西藏先后收归帝国版图,而新疆天山南北则在1757年成为大清帝国的直辖领域。康熙帝、乾隆帝的这些历史贡献,无疑都受到董狐之笔的高度肯定、颂扬!
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中国民国,但因袁世凯背叛民国,企图恢复帝制,导致南北分裂、对抗,之后更是天下大乱,出现了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孙中山痛定思痛,毅然决然改组国民党,成立黄埔军校,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政策,以壮大革命队伍与革命力量。他在遗嘱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主要是期盼早日铲除军阀割据,恢复国家再统一。1926年国民政府在广州组建国民革命军,在中共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北伐战争,终于在两年内征服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大军阀,大体上恢复了国家版图的统一、完整。
综合上述,可见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总会出现地方割据政权,当今台湾也是其中之一。如何结束这种分裂割据局面?我们实在找不到“和平统一”的先例;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领土统一,都是依靠军队征伐或武力慑服来完成的。西方世界也是如此,例如:在十九世纪,美国恢复统一则是靠南北战争,意大利最终统一是靠加里波第的红衫军,而德国统一是靠俾士麦的“铁血政策”与三次对外战争。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在我看来,为了收复台湾而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仅仅是个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它除了没有历史先例作为理论基础之外,还须面对四大客观现实:一是当权的民进党与在野的国民党都不接受和平统一,前者要“台独”,后者要“独台”;二是主张和平统一的其它政党与个人,在政坛上都无立锥之地;三是经过长期的“精心调教”与“去中国化”,大部分台湾人的国家认同感已经异化与错乱;四是美国利用台湾来遏制中国的谋略,永不改变,必然千方百计阻止两岸和平统一!
有鉴于此,所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国家再统一当然是历史赋予中共的神圣使命!2021年既是中共百岁之年,又是国家“十四五计划”开局之年,我认为应该把收复台湾列入议事日程,并制定《国家统一法》,作为规划国家统一进程与时间表的一部分,单凭《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不足够 的!
(2021年2月10日)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21年02月08日首版 Created on February 8, 2021
2021年02月0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