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中国季刊》是什么货色

── 符懋濂 ──


早在1960年代,作为中国观察者,我就读过《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以反共反华为宗旨的冷战产物。最近,有位朋友还提醒了我,该季刊和美国中情局(CIA) 有关,印证了我的“初步印象”,准确无误!再经查看《维基百科》,原来《中国季刊》是中情局在1960年创办的,由其属下一基金会资助出版。

1967年,为了披上学术权威的外衣,《季刊》转交伦敦大学某研究院编辑出版。然而,The leopard has never changed its spots,此刊物的反共反华的本质依然如故,后台老板是谁不言而喻,所以始终不准在中国大陆公开销售。就在上个月,据媒体报道,《中国季刊》网页上三百多篇文章遭删除,因其内容涉及中国许多政治敏感课题,包括文革、台独、疆独、藏独等等,闹得沸沸扬扬。于是,免不了有人乘机大作文章,胡乱攻击中国政府,为出版者鸣鼓申冤,甚至借此为《中国季刊》打广告、做宣传!

那么,就事论事,这一披着学术外衣的刊物,究竟是什么货色?半个世纪以来,它在“中国研究”方面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在我个人看来,表面上它打着显然是“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旗号,但是骨子里仍然以反共反华为己任。它一方面弘扬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巧妙配合西方的对华“和平演变”谋略,不断“预言”中共政权即将崩溃,并试图破坏社会主义体制,颠覆中国政府;另一方面却鼓吹“中国威胁论”——威胁世界和平,什么“骨牌论”、“朝贡论”都是季刊里某些西方“学者”所津津乐道的!

为了建立其“学术权威”,《中国季刊》经过很精细、很专业的包装。据说历届主编都是“中国通”,并针对投稿制订了“很高录取标准”,录取文章不超过25%。文章一旦发表,作者必获得丰厚的稿费报酬,也是提升、维持其“学术权威”的手段之一。

总之,《中国季刊》是穿着“学术研究”美丽外套的政治刊物,在反华大合唱中始终声音响亮!

(2017年9月15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7年9月15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15, 2017
2017年9月1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September 1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