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任人唯贤”须重视精英的人格

── 洪雅琳 ──


  近来我国(新加坡)接二连三的公共体制中公务员的失误事件,不仅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信任度,甚至引发了国人开始置疑,这些人格有缺陷的精英,是否代表我们的精英制度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因为一直以来,经由精挑细选的高级公务员,无不是被视为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的正直廉洁的国家精英的代表,如今却落入如此令人不堪的窘境,使得身为国民子女的你我,不禁忧心忡忡的再三反思:新加坡到底怎么了?

  无庸讳言,我国的行政与政治精英体制,确实体现了“精英治国”的传统理念。政务官的整体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民主制度运行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正面对文化与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故而使高度同一化与同质化的精英,面临无比艰辛的挑战与考验。尤以在新经济时代,在国家转型期间的社会转型究竟需要什么深层的改革?什么才是新加坡真正的社会价值观?什么是新加坡人的人生价值观?国人的的求与愿景又是什么?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与行政精英?如何整合内部的软实力以发挥其极至的效应?何时才能打破“精英才能治国”的观念?

  其他需要反省的问题还包括探究公共体制的弊病缺失、公共服务的重新改革与考核、公共行政官员的素质与社会良知的自我审视等。凡此种种,都在考验考验政冶精英、行政精英等国家精英的魄力与担当。

  毋庸置疑,“任人唯贤”是我国领导层的基本冶国理念,但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物质主义的泛滥,就某种意义上而言,现实中的“任人唯贤”似乎日渐被“任人唯能”的价值体系所取代了,而这也彰显了我国过于精字塔化的精英文化特色。如此一来,便引发有智之士质疑的提出:“难道只有精英才能治国?”的质问。这些才智过人的精英,又有多少是本着爱国爱民的情操,以无私的胸襟,热衷于服务社会?

  国民性格的塑造与社会环境的氛围,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国家的未来与发展。虽然人生价值的尺度因人而异,若从小就误以为财富等于成就,终生致力于追求财富,而忽略了自律及完善自己,就更勿论会产生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如此一来,聪颖过人的能人精英,其强烈的优越感不一定会等同于服务大众的精神,因为“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2013年7月30日 1pm)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3年8月1日首版 Created on August 1, 2013
2013年8月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ugust 1,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