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荣
以下是2021年7月3日“人民论坛”的评论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21年6月30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向参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以下这段话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
“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见(现场实录)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044226997796314&wfr=spider&for=pc)
在中国文革10年期间,被党内极端分子扣在刘少奇头上的罪名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大内奸、大工贼、大叛徒”的帽子,在党成立100后年的隆重日子,由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全国9400万党员庄严宣布:
“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
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已经为在长达10年的文革造成对党员,特别是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所做的各种形式的伤害、迫害、批判、甚至处于死亡的共产党员,正式予以高度评价与定位!
对于那些生活在中国、或者是已经离开中国,移民到国外的前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历史已经给予他们明确的肯定与定位了!
在80年代,一名来自中国南京大学的学者程映虹于2010年7月14日在新加坡东南亚研究员主办的讲座会上论述新加坡的左翼运动的消亡时,他撇开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实:把新加坡的左翼遭受灭顶之灾,全都归咎到中国的10年文革的影响!
他说,“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输出毛泽东主义,对包括新加坡的左翼人物,因此一度被视为在东南亚最强大的左翼政党(社阵),就是在接触到文革思想而变得更加激进,进而走向没落……文革对社阵的进一步衰退期到很消极的影响,对左翼运动的最后瓦解,也有着摧毁新行动作用。……另一个元素是,文革的内斗,导致社阵上下不团结促使左翼运动最终瓦解”?!(见《花惹风云和后李光耀时代》第130页)。
当时出席座谈会的社阵副秘书长傅树介医生当场反驳了他的看法:
(行动党)政府在“冷藏行动”中抓走了林清祥和其他较温和的领袖,但放着那些思想比较激进的左派人士,结果接手领导社阵及另一个左翼政党新加坡人民党的,自然是比较激进的人,是这个“冷藏行动”的后果导致左翼政党走上基座路线,而不是文革影响。……不论文革之前还是文革时期以至文革之后,新加坡的左翼都面对受镇压坐牢和驱逐出境、剥夺言论、罚款,以致破产、失去民主权利而逃亡等等,这些遭遇,民主派、教会系统的人也不能幸免,这才是根本的原因。((见《花惹风云和后李光耀时代》第131页)。
在这个时候,社阵内部也缺乏团结,党领袖也没有展开有效的群众活动,重点阐述继续留在国会是毫无意义。不幸地,无论是社阵党内还是左翼工会内部的辩论也失焦,没有针对主要问题,而以舍本逐末告终。如果说有内奸捣乱分子从中捣鬼,我一点也不惊奇。如果社阵的主要领导人没有被捕,这一切问题都可以友好地解决。身为社会主义者,我们肯定同意社阵领导层的看法,指新加坡的独立是虚假的,理由是新加坡在经济上没有自立,而且也存在外国军事基地。这些都是党内要辩论的重要课题。以我来说,不断叫嚷假独立来反对行动党,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因为用口号进行斗争,只会混淆人民的视听。(《坚贞的人民英雄 林福寿医生》第101页)
许庚猷
虽然中国领导人说明,文化大革命是解决中国问题和基于中国具体情况的一项内部事务,但是它的影响很快就扩散到世界各国的左翼运动里去,包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虽然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可以获得的每一期新出版的中国理论刊物,并且在思想上获得最新的知识,但是大学社会主义俱乐部本身却只受到轻微的影响。不过,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其他地区的左翼组织,却出现了一种文化大革命式的重新战斗的精神。新加坡的主导左翼组织一社阵内部发生的两件事值得一提:
1. 谢太宝和李绍祖医生之间发生意识形态上的争执,以后者要求前者作“羞辱性的”的公开道歉作为恢复党团结的代价而宣告结束。这个作法肯定无助于恢复大众的信心和尊敬。虽然大学社会主义俱乐部里的一些受华文教育的成员曾找我斡旋这场党内争执,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不准备加入社阵。我曾经跟李绍祖医生接触过许多次,我并不敬佩他的领导能力。他在较早之前从东京的“禁止原子弹”和平会议回来之后,就变得过度自信起来。北京广播电台广播了他赞扬中国发展自己的原子弹的演讲。
2. 在1966年,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新加坡国会越来越多的限制措施(即所有议员的发言时间被限制在45分钟)和很少举行国会会议(1965年只开过两次会),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事态的发展,社阵决定把旗下议员撤出国会,并且把斗争带到街头上去。如果没有别的原因的话,这个激烈的政策改变对社阵作为新加坡主要的政治力量,在随后的没落和消亡,并导致行动党垄断国会20年或更长的时间这一情况负责。1966年,国防部长吴庆瑞博士向新加坡大学本科生作的一次演讲中评论说,有4万个订阅户的社阵机关报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因为一般上说,读者的人数会远远超过订阅户的人数。(《战后新马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艰险历程》第45页)
陈平
我们在1959年决定放弃武装斗争。两年后则改变了,以配合北京及河内,以及他们解放印度支那的意愿。北越、越南南方(VIET CONG)、老挝爱国阵线及红高棉的军事实力在1961年逐日扩张,马来亚共产党只有能力在泰马边境以南的地方发动零星攻势。1970年代,当年自相残杀及前线的拙劣决策,更导致我们的运动很快就瘫痪。(陈平:《我方的历史》第408页)
以暴力为基础的革命不适于现代的马来西亚或者新加坡。就这些地区的国情而言,不存在有利于武装斗争的条件。武装起义需要相辅相成的国际和国内情况来激起民愤。假如人民生活不错又被融入了社会,你怎么叫他们挺而走险?你又何必这么做呢?(陈平:《我方的历史》第460页)
对于那些在60年代活跃于新加坡的左翼组织,至今还有幸活着的左翼组织成员来说,是不是也是时候进行反思?!
社阵与左翼力量内部意见分歧到消失的演变示意图
新加坡脱离大马前国内外政治大环境 | 1.1961年马共决定重新恢复武装斗争; 2.在冷藏行动后,左翼力量对行动党仍然具有威胁性; 3.5/5/1964李绍祖与社阵7名中委因不满中央提出的有条件参加国民服役登记而退党。 | 新加坡左翼力量的继续存在对西方帝国主义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成了绊脚石;英国人无法协调行动党与巫统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
左翼分裂前迹象 | 1.31/7/65陈辛代表厂商、书报、胶业和汽联在马来亚劳工党代表大会上发表《统一战线与左翼团结》讲话; 2.8/8/65马来亚劳工党秘书长魏立煌发表《全民团结与左派团结》。 | 左翼组织对新加坡脱离大马宣布独立产生不同的看法为左翼组织最终的分歧与分裂埋下伏笔。 |
9/8到19/9/65 对新加坡独立正式表态。 | 1.社阵、人民党、部分工团及校友会认为:新加坡的独立是虚假的,是缓和与转移敌人内部矛盾的安排; 2.厂商及部分工会认为:独立是反大马斗争向前跨进一步。 | 左翼政党与工会开始对独立的性质的不同意见公开化,但仍然处于内部不同意见的阶段。 |
26/9-2/8/65左翼政党与部分工会之间的不同意见发展到意见分歧。 | 1.各方对如何看待独立性之、统一战线、工会的自主与独立性原则问题公开表态; 2.援越抗美运动暂缓了意见分歧但是已无法缓和了。 | 尽管援越抗美运动缓和了左翼政党与工会之间的意见分歧,但已发展到无法协商和阻止进一步分裂的阶段。 |
8/7/65中国文化大革命正式爆发 | 左翼内部意见分歧已发展为尖锐矛盾。在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影响下,污染的的语言和人身攻击进一步加速和加深左翼的分裂。 | 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敌人利用红卫兵的极左言行在左翼内部推波助澜是内部尖锐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 |
24/9-17/12/67最终开始清除左翼有生量力量留住具有争论性的人物继续留在左翼以扩大矛盾 | 敌人利用援越抗美运动逮捕以谢太宝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及利用左翼干部支援政治犯的绝食斗争把左翼的积极干部扫除干净,同时加速修法制法,为最终消灭瓦解左翼力量布下天罗地网。 | 随着敌人的残酷镇压和红卫兵的极左言行,进一步加速左翼内部力量的自我削弱和瓦解。 |
20/6/68马共发表纪念抗英民族解放战争20周年声明 | 声明的发表为左翼 的有关宪制斗争、议会外斗争、反右倾、先争取马来亚统一?还是夺取新加坡政权?等争论出现了极其重要转捩点。 | 1.一股鼓吹左翼放弃宪制斗争走武装斗争政权、左翼领导核心是马共?还是社阵?成为左翼内部新的分歧的焦点; 2.原主张议会斗争的一方公开支持马共的武装斗争;反对右倾的一方变成自称的非武装斗争的黑犀牛领导; 3.社阵和人民党在这样的情况下已开始公开分裂;左翼干部开始离开组织。 |
15/11/69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正式成立; 25/4/70马共发表纪念成立40后 | 革命之声电台的成立及马共发表‘4.25’声明号召进行武装斗争,基本上已经为左翼组织的公开活动及生存画上休止符。 | 甭管左翼组织领导人很看不到这样的结局,左翼组织成员已为自己的出路做了抉择: 1.离开公开组织寻找出路继续斗争; 2.离开左翼组织加入到不具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化团体或放弃不再参与政治斗争。 |
以上节录自《永立时代潮头的左翼队伍——纪念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处理60周年》(第五章:《社阵内部分裂及社阵与左翼组织之间的分裂》,427页)。
以上资料读者可以向新加坡书城中心的新华文化企业有限公司或者马来西亚吉隆坡学林书局购买《永立时代潮头的左翼队伍——纪念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处理60周年》。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1年07月04日首版 Created on on July 4, 2021
2021年07月0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4,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