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万忠 ──
离开云南园廿年,许多同学的名字,已经淡忘了。前些时候翻阅毕业刊,单看相片,竟无法记起一半以上的名字。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便于称呼而已。当年在云南园,很多同学,是以花名称呼,没有认真地记对方的原名。
小和尚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原名叫什么,当时不懂,今天也不知道。只记得他是念理学院的,新加坡人。如此而已。
他个子瘦小,皮肚黝黑,驼背。常年剪榴连头,终日烟不高手。其貌不扬,牙齿又残缺不齐,讲话的时候,口沫横飞,手势很多。他同我们说过,他患有肺病和心脏病,命不会很长。
尽管如此,他为人仍是很豁达和乐观,没有自卑感。一些同学说,他是火山孝子,好赌,也喜欢上酒吧,我没亲眼看到,也没听过他谈起,无从证实。
之所以会对他印象犹深,是由于同他有过一段不浅的交情。
当年,中国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共公开表明要输出革命,年轻人也以左倾和信仰社会主义为时髦。中国政府的激进姿态和思想意识,被新马政府视为洪水猛兽,严加防拒。中国出版的刊物和书报,一概要通过非常严密的检查,才可以公开发售。唱片也是一样。歌词内容,稍为激进或者赞扬革命和社会运动的,一概被禁。
小和尚神通广大,弄来许多被禁的中国唱片,带上云南园给我们欣赏。根据他说,是当海员的朋友从香港偷带进来的。真相如何,我们懒得去理,只求满足听禁歌的心理就是。
记得他借给我的第一张唱片,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部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合唱曲,歌颂中华文化,礼赞黄河,肯定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鼓吹不畏强暴、坚决抗战的思想。当年是套上耳机,在宿舍里偷听的。我与同房的许之镇同学,轮流着听,直至深夜。我们特别喜欢“黄河颂”,每人至少听几十遍。
小和尚的货源充足,源源不断地供应,我们则来者不拒,大过听唱片瘾。聂耳选曲、贺绿汀选曲、冼星海选曲、生产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毛主席诗词选曲、歌剧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一套又一套,听得不亦乐呼!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歌剧《白毛女》。这部由马可作曲,郭兰英主唱的歌剧,讲的是卅年代发生于中国农村的一个故事,反映了农村的阶级矛盾和斗争。选曲中,有轻松活泼的“雪花飘”,也有咬牙切齿地唱的“恨是高山仇是海”,非常感动人。廿多年了,还记得“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的优美歌词。
小和尚带来由严良堃指挥,中央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的唱片,令我们爱不择手,百听不厌。这是由中国指挥家指挥的经典名作,合唱部分,用华浯唱出,倍觉亲切。小和尚还弄来一份中文唱词。我们把唱片录起来,解禁后,经常在宿舍里播放。
有一次,小和尚在午夜时分到我的宿舍。一进门,就如获至宝地跷起大姆指说:“好料!”然后从纸袋里抽出三张十二寸唱片,原来是大型歌舞剧《东方红》。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收录了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革命歌曲,配上大型舞蹈,在舞台演出,轰动一时。唱片得来不易,但小和尚急着要在第二天拿回去,又适逢期中考,只是选听几段。
时易境迁,今天,中国推行开放政策,走向世界,不再输出革命了,中共领导人甚至公开赞扬资本主义制度。小和尚当年偷带的唱片,早已经可以公开售卖了。
小和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他这么热心拿唱片给我们欣赏,精神可嘉。想起戴耳机听禁歌的情趣,感激之外,还有一份深深的怀念。
(录自《回忆云南园》,1991年12月15日出版。)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3月13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13, 2007
2007年3月1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13,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