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和胜 ──
在这里要介绍一位杰出的南大人,一位特出的老师,南洋大学数学系第十五届毕业生:劳静仪老师。她曾经教过的学校有德兰中学,公教中学和华侨中学。
她1973年毕业于南大数学系,大家都知道数学系一向是南大的王牌,打从第一届的郑奋兴开始,接连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劳静仪说她进南大数学系,是因为70年代南大数学系很有名,有很多好老师。被她点名的郑奋兴、李秉彝、周金麟、曾传仲、许其明都是数学系毕业的精英,南大毕业后到外国深造,拿到博士学位后回母校服务。其中曾传仲和我同样是第五届,第一、二年级时,经常一起上数学课。
1973年南大毕业后,她又在教育学院拿到师范专业文凭。在第一所学校德兰中学教了四年后,个性活泼好动的她辞了教职,出国背包旅游,去过各大洲30多个国家,历经3年才回国。当她旅游到了一个国家,她就到当地的学校要求观察数学老师的教课,与老师观摩教学心得,明瞭该国的教育状况。这样子,她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丰富并加强了她成为特出教师的基础。
作为同样是教育工作者,曾是数学老师,曾是视察许多中学数学课的联邦视学,我对劳老师的非传统的教学法特别感兴趣。她说:她是个不停问问题,逼学生思考的老师,她也鼓励学生发问,并且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解决问题。我特别认同有共识的是,她认为老师应该是一位辅助者,是个协助学生的人(facilitator),而不是个单向、高高在上的教导者。
当被问及她认为哪一个国家的教育最好时,她说是以色列。她对以色列教育水准之高,留下深刻印象。她说,和中国人一样,犹太人刻苦耐劳、节俭及注重教育,不同的是,犹太人强调教导学生思考,鼓励创意。这点可要让我们深思了,特别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我们的华文小学,独立中学,是不是倾向于太过 prescriptive(规定式、教条式)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引致不敢做出任何创意(innovative ideas)。我们的老师不喜欢学生发问,以为是故意捣蛋,或是要考老师的学识,我们眼中的好学生,就是在课堂乖乖听课,全心服从老师的教导和指示的学生。
事实证明,从她回国后执教的公教中学及华侨中学的资优班的表现,无论是学生考获的卓越成绩,和她受到学生的欢迎(她要离开公教中学时,学生们写信给校长挽留她),这套非传统性的教学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2001年辞职后,她在不同的学校开数学奥林匹克班,教导培训数学天才儿童,兼又编写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书,一共十多本。
劳静仪同学说,她喜欢数学,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她爱孩子,关心孩子,教书对她来说是一项很愉快的事业。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校父陈六使先生创立的南洋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劳静仪同学,绝对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好老师,被她教导过的学生实在三生有幸。她是南洋大学数学系的骄傲,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
同为教育工作者,同为南大人,笔者与有荣焉!
(2020年11月8日)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0年11月08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8, 2020
2020年11月0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