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苦 学 生

── 许万忠 ──


  五、六十年代,到台湾念大学,懂得节俭的,每个月用费,只需马币五、六十元。每个月有一百元,已经可以在台湾过非常舒适的日子。

  南大是民办大学,收费比较高。单是学费,就要六十元,加上膳宿费、书本、什费、零用钱等等,每个月平均要两百元左右,才足够应付。

  南大是汇聚了各阶层的力量,历尽艰辛,才创办起来的民族大学,以五千年中华文化为背景。当年的中学生,都以能够进入云南园,成为南大生为荣。家境不很好,经济能力只允许到台湾念书的,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到台湾去,宁愿以非常有限的经济能力,刻苦耐劳,不怕挨苦,到南大念书。

  早期,是以读读停停方式,读一年,然后申请保留学位一年,出外工作,存够钱,再回来读第二年。这样断断续续,花七、八年时间,才修完全部课程,参加毕业考。学校对这样的学生,额外开恩,凡有申请,例必批准。

  这种方式,六十年代就比较少人采用了。穷则变,变则通,贫苦学生,不再申请保留学位来拖长时间,而是用非常节俭的方法,控制用费,精打细算。

  他们不住宿舍,几个人在云南园附近农家,合租一间房,省了宿舍费。不在餐厅开膳,由几个人轮流煮,吃得饱就是了,不在乎菜式。通常是一罐午餐肉或其他罐头食品,滚一碗蛋汤,加几根青菜,解决一餐。

  房间小,不够用,不能够同时在房里温课,只好利用图书馆,到图书馆读书。

  家境贫穷,买不起课本。不过,大学的教导方式比较灵活,不像中学,非有课本不可。单靠笔记和讲义,也可以过关。有些教授,把课本当参考用,自己整理一份讲义,印发给学生,方便得很。

  一些苦学生,更进一步,连住宿、吃饭钱也可以省下来。他们搭住在宿舍里,没有床,买一块纸板,白天推在床底下,晚上拉出来睡。同房的,当然都是自己人;其他同学,同情他们的处境,无人向舍监告发。

  吃饭问题,打游击解决。早餐的时间长,先到先吃,尽可以大摇大摆到餐厅坐下来。人多,包膳食的人无法认出谁是吃霸王餐。

  午餐和晚餐,也可以用同样方法解决,碗筷可以到柜台拿,只要同桌的人不介意,就没问题。

  苦学生很懂得自爱。搭住的,出入小心,尽可能避免干扰他人之外,也会主动清理房间、洗厕所;搭吃的,早早到餐厅,为同桌的添饭。

  南大很多苦学生,就靠这样打游击的方法,修完大学。我们系里,一位姓黄的同学,就是这样千辛万苦,才完成学业。他命途多舛,毕业不久,不幸车祸身亡。报章还以大字标题报导这件事。算起来,他去世也快廿年了。

(录自《回忆云南园》,1991年12月15日出版。)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3月22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2, 2007
2007年3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2,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