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万忠 ──
南大毕业典礼,隆重、严肃。毕业同学,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名次,坐在台下指定的位置,然后依文、理、商的次序,一一上台接领文凭。
领取文凭之后,考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同学,不是回到原先座位,而是到前面特别保留的一排,等候再次上台领取奖牌。
奖牌是学校发给的纪念品,大小同现在通用的一元银币不相上下。正面刻上南大校徽和中英文的“南洋大学”,背面分几行,写上:X学院、XX学系、毕业总平均成绩、第X名,然后是名字和毕业年份。
奖牌分两种。发给第一名的,用金制成;发给第二名的,用银制成。南大同学以金牌和银牌称之。
金银牌的设汁简单,以当年物价,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是,代表的价值和意义,却无比重大。
四年寒窗苦读,花了多少心血,绞尽多少脑汁,学业成绩突出,才可以得到奖牌,才可以永远保存这件珍贵的纪念品。当司仪念出名字,在掌声和无数羡慕的眼光中上台领取奖牌时,那份荣誉,那份骄傲,那份激情,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可以体会到。
获得学士学位,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中等资质,加上几分努力,通常可以过关。但是,要独占鳌头,拿到奖牌,就不那么简单了。以南大的情形来说,不是每年分名次,而是以四年总平均分数,加上毕业考成绩来计算。要在四年里保持同样水平,不能相差太远,才可以脱颖而出,得到奖牌。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教导方法,同中学时代迥然不同。初入门槛,一切都陌生,应变能力弱的,要好一段时间才可以适应。一些中学成绩很不错的,到了大学,表现平平;反而是一些中学成绩普普通通的,在大学里表现优异,出人头地。
虽说读书是求知识,充实自己,奖牌不是主要的目标。但是,为了这份荣誉,同学之中,难免有竞争,互相猜忌,甚至因此反目成仇。
一般上,到了第三年,形势大体上已经明朗。除非有特别情形,否则,金银牌归谁,大家心里有数。第四年,大局已定。成绩好的,有条件出国的,开始作准备。教授打分,也特别照顾。
短短廿五年,南大栽培了无数人才。得到金牌和银牌的同学,也有几百人。理学院的,大都出国深造,考取硕士、博士学位,比例上,商学院出国深造的同学比较少,大多数是直接投入商界。
金银牌只是学业成绩的证明,不是护身符。拿到奖牌,并不表示从此可以飞黄腾达。进入社会,个人的境遇不尽相同,还得靠本身的努力和运气。拿到奖牌,在事业上不如意的,大有人在。肯定的是:没有人会不珍惜这个奖牌,也没有人会因生活困难而变卖奖牌。
(录自《回忆云南园》,1991年12月15日出版。)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3月20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0, 2007
2007年3月2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0,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