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杰出的南大人——陈业良

── 连和胜 ──


今天要介绍的是南洋大学生物系第五届毕业生陈业良。

chenyeliang.jpg
大学时期的陈业良

陈业良1934年生于海南岛,祖籍海南琼海嘉积,l947年跟隨母亲到马來亞浮罗交怡(Pulau Langkawi) 读小学,那时他的老爸在瓜镇开咖啡店。中学时期就读槟榔屿钟灵中学,至1957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到双溪大年和朋友合作开相馆,又在槟城天德园开农场,饲养逾一千只母鸡。过后两年,1960年才到南洋大学升学,就读生物系植物组,1963年第五届毕业。

南洋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新加坡海星中学,芙蓉中华中学及槟城钟灵独中执教,至1967年考获馬来亚大学教育专业文凭(Diploma in Education),过后出国,赴纽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继续深造,获理学硕士学位。1972年凭此资格受聘槟城理科大学(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USM 理大) 教育学院为讲师,三年后由理大保送,到英国继续深造研究。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相继考获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eel) 教育硕士(MSc) 和萨塞士大学(Sussex University) 教育博士学位(PhD in Education)。回国后继续在理大服务至1989年55岁时退休。他辛勤写作,文章发表于各华文报章及玻璃门、文道月刊等,著有《青年教育和民族醒觉》一书(1985年)。

1995年回海南岛家乡,与海南大学合作,创立海外教育中心,与英国威尔斯大学合作举办企业管理硕士课程(MBA),替中国培训了几万名各界企业管理专才。在海南岛过了接近二十年后,才真正退了下来,与陪伴他一路走来、共同生活、默默支持他的贤内助杨玉英,在槟城和吉隆坡两地,过着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

同学情、知音人

我和陈业良是在念南大时相识的,和他是工字型宿舍的“通房”,大家一见如故,共同度过云南园的美好学习生活,尤其是在摄影方面,他教了我很多东西(他那时担任南大摄影学会会长,曾主办新加坡第一届国际学生摄影沙笼展)。毕业后多年,地理上的分隔并没有阻碍这份同学情的延续。难得的是,无论他去到哪里,纽西兰、英国留学,在新加坡、芙蓉、槟城等地教书,他都会写信给我,保持联络。直到八十年代,我们都教育界服务,终于在槟榔屿又聚在一起了,两个家庭关系也异常密切。他常说我的语文表现比他好,在这方面互相切磋。由于他的鼓励和推介,我才敢写文章,寄到报刊发表,也是他的引导,让我参加了许多文化及教育团体的活动。

全心投入华社工作

在槟城理大服务期间,有整整二十年,他积极投入槟州乃至全国的华社文化与教育活动。由于在国内外求学过程中,他深受中西文明的冲击,更由于他主修科学和教育,让他看到西方民主制度及科学思想的发扬及实践,使他对问题的看法和分析,往往有独特的见解及深度。八十年代伊始,他充分发挥了他的长处,作为一名受华文教育的学者,在华社发展及改革工作上扮演积极的角色。他不但在教育领域里提供理论和实践,还在华人社团,青年组织里担任各种职位。这些团体计有槟州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槟城南洋大学校友会、柑仔园修道院女中及商务小学家教协会、钟灵校友会、槟州华人大会堂、琼州会馆、琼乐同乡会、陈氏忠义社、琼崖陈氏宗祠等。他也兼任几个青年团体的顾问;协助文教团体策划研讨会、工作营及拟定常年活动计划;担任多方面的咨询委员及到处演讲。

他的务实领导作风,带来了很多丰硕的成果。比如在1981年8月,他策划一个由槟榔屿南大校友会主办,称为“八十年代教学研讨会”的教育盛会。大会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萧炳基博士,新加坡国大历史系魏维贤博士,华语研究中心卢绍昌硕士,前任新大政治学院院长及方吴报告书起草人吴德耀博士,前师范学院院长刘蕙霞博士,马来亚大学教育学院许博文博士,马来西亚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陈宝武,联邦视学团连和胜,教总副主席陆庭谕,理科大学蔡崇正博士,陈业良博士,杨泉硕士负责主讲,共有超过一百名教育工作者参加,深受注目。文化方面,他领导南大校友会主办“刘三姐山歌演唱会”以及槟州华人文化协会举办的“中国笑星马季相声大会”盛大演出,轰动一时!

政治方面,他加入马华公会积极参政,获得当时领导层的器重:1987年,会长陈群川因入狱辞职而引发的务边补选,在选派候选人时,考虑人选包括陈业良和陈祖排。两位陈博士都是出色的大学讲师,选定前的最后一夜,业良说,祖排(他是我南华中学同学)打电话给他,说应该由业良上阵,而业良则认为祖排年轻,语文掌握好,人又在吉隆坡,应该是祖排比较适合。到1990年大选,陈业良被委派到槟州德里玛选区竞选州议员,由于那年反风猛吹,他最终不敌火箭的“睡美人议员”!如果再等下一届,在1995年,钟摆效应下,他必定当选,而在政坛有一番作为,时不我予,奈何!

人格特质

陈业良这位受华文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南洋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一位教育学博士,能够在大学教课之余,全心全意投入,不计辛劳,回馈贡献社会,可谓凤毛麟角,非常难得!校父陈六使先生泉下有知,必定老怀大慰。

而令我万分佩服、自叹不如的是以下两点,那就是他的人格特质:

其一,陈业良一生淡泊名利,尤其对金钱财富,从来都不在他的考量之中。他为社稷无私奉献,为国家尽力,早已有目共睹,可是他没有沽名钓誉,寻求什么勋衔封赐,很多与他同期的马华同志,早已受封“拿督”。就算之后,2000年他获得海南省政府颁发的年度“椰岛奖”,他也是极为低调,所以我们在马来西亚都无从得知。至于对金钱投资和追求财富之术,他一无所知!九十年代初期他以华侨身份回国,本来可以靠投资土地或楼房大捞一笔,或是以优惠价格买入汽车或其他奢侈品,然后转卖也是生财之道。可是,虽经许多人提点,他都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赴外地公干或外州出席演讲或其他活动时,涉及旅费、飞机票和其他花费,他常常都自掏腰包,不计较金钱得失。

其二,他有坚强的毅力,百折不移。这种性格无处不在,追求学问,追求爱人,追求工作目标……,都是“硬硬来”从不放弃!我觉得他就是靠这种坚毅性格,取得成功。他常常自认天资中等,学校成绩也平平,甚至屡尝败绩,需要补考。况且他对语文学习,面对困难重重,进步维艰。靠着他的毅力,英国人说的 "Never say die!" 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排除了几许障碍,一步步地,拿到南大学位,考获教育专业文凭,获取科学硕士,教育硕士,取得最高等的教育博士学位。过后更能在华社中,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扮演领导角色。

从以上种种,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我的说法:陈业良同学是个杰出的南大人,当之无愧,实为南大之光!

(2020年11月14日)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0年11月14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4, 2020
2020年11月1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4, 2020